养老模式变迁:从“软约束”到“硬安排”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xz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中国正大跨步的进入老龄化社会,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一个国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资料显示,2020年末,我国常住人口规模高达14.43亿人。其中,1.9亿人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达到13.5%。按照联合国现行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中国已经是处于一个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并且由于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态势猛,养老矛盾突出,解决养老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构建一套适合现在的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模式,是当前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养老模式是被长期遵循且流传至今的一种样板,它涵盖了养老理念、价值取向以及其行为手段。按照养老支持力标准,养老模式可分为自我养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基本模式。而现在学者们常提的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都实际上是归属于不完全的社会养老模式。
  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与之想对应的,存在不同的养老模式。不同养老模式的变迁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新时代,要想构建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就必须详细了解中国养老模式变迁的过程。依据重要历史事件和养老指导性政策,将养老模式变迁过程划分成四个阶段,能够更清晰的看出养老模式由“软约束”到“硬安排”的过程。在中国养老模式变迁的过程中,传统孝文化的约束作用越来越小;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建设越来越完善;养老资金供给主体责任越来越明确;养老服务范围涵盖越来越广泛;养老服务的数量、种类越来越丰富,质量越来越高。养老已经从个别人享受的待遇变成了面向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养老模式变迁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公共服务体系的形成过程。从这个角度看,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具有明显的“软约束”特征,而成熟的居家养老模式具有明显的“硬安排”特征。
  养老模式变迁的背后,究竟有哪些重要因素在起推动作用呢?中国人口老龄化无疑是养老模式变迁的直接原因。老年人数量大、发展态势迅猛,高龄化趋势加剧以及未富先老激发一系列养老矛盾,需要政府统筹建设全国养老保障制度,将部分养老责任由家庭转移到社会,让养老模式不断朝着“硬安排”方向发展。除了人口老龄化外,经济体制改革、国家法治化建设以及家庭结构变迁也是养老模式从“软约束”到“硬安排”转变的推手。
  由于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养老模式变迁的过程中突显出了“硬安排”力度不足、“软约束”和“硬安排”冲突的问题,这是养老事业建设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体现在现有养老模式的矛盾与问题主要有区域间养老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养老配套设施建设薄弱、养老服务内容个性化不足、养老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低以及老年人口价值被忽略这些现实问题。新时代,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必须有针对性的解决上述问题,不可矫枉过正,一味追求养老的制度建设而忽视了家庭的作用。应该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将养老模式的“软”和“硬”的分管领域划分清晰。持续推进政策法规的完善,针对现有养老模式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培养养老人才队伍,大力推行社会养老服务中介组织的发展,借助技术手段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同时,也应该注重子女在养老问题上的作用,注重对老年人精神诉求的满足。优化养老服务体系,打造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逐步加快,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根基地位愈加重要,作为党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社区工作者在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就城市社区来说,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优劣直接影响市域治理现代化,其能力状况与建设直接决定着城市社区的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因此,提升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能力、建设一支适应市域治理现代化要求的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成为重
学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垃圾产量越来越多,亟须提升垃圾治理效能。通过研究和实践可知,垃圾分类有利于提升垃圾治理效率,实现垃圾治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我国进行垃圾分类已有数十年,但成效不显著,而政策工具作为实现政策目标的桥梁,是垃圾分类治理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我国垃圾分类政策的研究多着眼于实际效果,对政策文本的探究比较薄弱。但是,政策文本对政策执行具有指导作用,与政策效
我国的志愿服务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产生的,在初期带有“义务运动”的特征,并以社区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进入21世纪,志愿服务逐渐扩展、深化,2008年汶川地震的发生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志愿服务爆发的能量举世震惊。从北京奥运会到G20峰会,从汶川地震到九寨沟地震,从“大学生西部计划”到抗击新冠肺炎,无数事件中都有志愿者的出现,志愿服务已经覆盖到包括扶贫、慈善、社区服
学位
2016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新政。截止到2019年底,中国31个省级政府都不同程度地采纳了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政策,由此拉开了民办教育发展的新篇章。下一阶段省级政府继续深化政策改革并开始向市级政府扩散。在此背景下,打开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政策省际扩散的“黑箱”,从政策扩散的时空特征探索政策扩散的逻辑和影响因素,对下一阶段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基于政策扩散理论,本文以中国民办教
学位
近几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养老服务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国家积极响应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面对巨大的养老压力,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养老需求,在公办养老机构数量有限的背景下,社会企业不仅能够成为有效的养老服务供给者,还能够依据自身独特的优势,即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社会企业兼具社会性和经济性双重性质,鼓励它参与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将是一个新颖的、适宜的策略。  本
学位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成为理解人民民主真谛的生动解释,它突出了协商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一种重要民主形式,致力于通过在人民内部开展广泛协商来解决各类问题,促进共识的达成,实践也证明其作为社会治理方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在当前的基层治理中,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嵌入原有的治理体系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不仅形成了丰富的协商治理实践,
学位
我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养老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空巢化的复杂特点和“未富先老”的特殊情况,使得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养老体系则至关重要。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成本低、覆盖面广、更易满足老年人需求等特点,能够补齐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短板,在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目前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有效模式。近几年,随着供给侧改革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群聚集在城市中来。由于居住面积日益收紧,政府开始对城市边缘的农村开始进行扩张。因此,村改居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过渡性形式应运而生。村改居社区作为城市更新的一种方式,由于其构成的复杂性,导致其与城市社区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原来的村庄经过拆迁、重建,农民被迫搬移到社区封闭的生活空间内。而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居民发挥自治权利的重要场所。只有社区不断完善相关
回应行政是建设责任型政府、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蓬勃发展的重要话题。打造社会共治格局,就是要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通过制度和机制保证人民群众持续广泛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何提高政府回应性、将政府回应这一行为形成持续稳定的机制和模式,推进回应型政府建设成为了许多地方政府的改革方向。  而电视问政无疑是为回应型政府建设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电视问政是公众和社会参与治理的新形式,在形
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全国多个省份进入老龄化,更有部分省份达到“深度老龄化”,与之相伴随的,是养老服务需求数量与质量的不断增加。为适应养老服务新形势,政府通过购买养老服务、扶持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等方式,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建立起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核心城区养老资源短缺,机构、居家与社区养老三者之间存在割裂等问题,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