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及儿童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脑积水是由脑脊液的循环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根据脑脊液循环的梗阻部位不同,将脑积水分为梗阻性脑积水(梗阻部位位于脑室系统内)和交通性脑积水(梗阻部位位于脑室系统以外)。脑积水不是单独的一种疾病,而是先天或后天性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所出现的一种表现。正确判断脑积水的类型及形成原因对脑积水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极为重要。脑积水目前多需要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治疗脑积水的方法有脑室外引流术(EVD),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ETV)。但是,目前仍没用一种优势明显的治疗脑积水的方法。   研究目的:   1、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儿童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的效果及导致肿瘤切除术后脑积水复发的危险因素。   2、探讨可调压分流管与非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儿童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   研究材料与方法:   1、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63例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的儿童患者。   2、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体征、Evans Index(两侧脑室额角间最大距离与颅骨最大横径之比)、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切除程度、围手术期脑积水的治疗及效果均详细记录。随访时间12-60个月。   3、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过程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   4、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66例儿童交通性脑积水患者。   5、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体征、Evans Index、分流管类型(Medtronic PS Medical,Goleta,CA and Codman,Johnson& Johnson Co.,Raynham,MA)及治疗效果均详细记录。随访时间1-83个月。   6、对所有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分流术后首次出现分流管功能异常、分流管相关性感染、分流管脑室端或腹腔端堵塞、硬膜下积液或血肿定义为分流失败。采用卡方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t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统计过程均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   结果:   1.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肿瘤切除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350,α=0.05)。   2.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患者与未发生脑积水的患者平均年龄无显著差异(P=0.338,α=0.05)。   3.不同类型肿瘤的患者其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925,P=0.254,P=0.243,α=0.05)。   4.肿瘤次全切除的患者术后脑积水发生率高于肿瘤全切除的患者(P=0.013,α=0.05)。   5.与肿瘤位于中线旁的患者相比,肿瘤位于中线部位的患者术后脑积水发生率较高(P=0.044,α=0.05)。   6.在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患者与未发生脑积水的患者中,EI的平均值无明显差异(P=0.355,α=0.05)。   7.肿瘤切除程度、肿瘤部位、术前脑室扩张程度是肿瘤切除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P=0.038,P=0.036,P=0.029,α=0.05)。   8.在所有接受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分流术后1年内的分流失败率为28.8%(19/66)。随访期间,分流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10.6%(7/66);脑室端堵塞的发生率为13.6%(9/66);腹腔端堵塞的发生率为12.1%(8/66);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的发生率为10.6%(7/66)。随访期间总的分流失败率为47.0%(31/66)。   9.可调压分流管与非可调压分流管在分流管相关性感染、脑室端或腹腔端堵塞及硬膜下血肿或积液的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1.000,P=0.727,P=0.455,P=0.691,α=0.05)。   10.生存分析显示:可调压分流管平均生存时间52.551(38.169-66.852,95%CI);非可调压分流管平均生存时间42.327(31.636-53.019,95%CI)。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382,α=0.05)。   结论:   1.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及肿瘤病理类型与肿瘤切除术后脑积水的发生无关。   2.肿瘤切除程度、肿瘤位置及术前脑室扩张程度是导致肿瘤切除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   3.可调压分流管与非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儿童交通性脑积水的分流失败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中晚期的常见疾病,它可以导致患者全身小血管痉挛,到疾病晚期全身各脏器灌注减少,对母儿造成危害,甚至导致死亡。该病病因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