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量影像学研究证实抑郁症患者(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存在脑白质微细结构异常,但其神经病理机制仍不清楚。有证据表明MDD白质微结构损伤与髓鞘和轴突的破坏相关,且免疫和炎症机制可能参与其中。本研究假设MDD患者脑白质损伤可能有免疫激活及炎症机制的参与,引起髓鞘和轴突的损伤及血脑屏障的破坏,致血清相关蛋白水平升高。故本研究拟探索血清中这些蛋白的水平与脑白质微结构损伤的关系。选择可能与白质破坏有关的几个蛋白分别是:与髓鞘破坏相关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和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反映轴突损伤的神经微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s,NF)和反映脑微血管破坏和内皮功能障碍的细胞粘附分子蛋白即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分析在首次发病且未服药的MDD患者这五种蛋白血清水平是否存在异常,且进一步探索这些蛋白与脑白质微结构破坏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首先探索MDD患者白质损害与髓鞘特异性蛋白的关系,入组了 102个首次发病且未服药的MDD患者和81个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检测并比较两组参与者的血清MOG、MAG水平,分析该两蛋白血清水平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扫描所有受试者弥散张量图像,测量各向异性分数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弥散率(meandiffusivity,MD)、径向弥散率和轴向弥散率(axial diffusivity,AD),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比较两组白质结构的差异。在局部及全脑水平,探索髓鞘微细结构完整性与血清MOG、MAG水平的相关性。在以上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检测了 82例MDD患者和72例健康对照的血清NF、sICAM-1、sVCAM-1水平,分析上述三种蛋白血清水平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在局部和全脑水平,探索血清NF、sICAM-1和sVCAM-1水平与轴突完整性破坏的关联,进一步探讨白质微细结构损伤的病理机制。[结果]MDD患者血清MOG和MA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DD组邻近双侧丘脑、右侧海马、右侧颞叶和左侧丘脑枕的白质脑区FA值减低,双侧丘脑的AD值减低。在全脑水平上,血清MOG和MAG水平与左侧额中回白质的FA值负相关,与左侧额中回的MD值正相关。血清MOG水平与右侧顶下小叶的FA值和MD值正相关。血清MOG和MAG水平与右侧辅助运动区的FA值正相关。而对照组,没有发现任何脑区的弥散张量值与血清髓鞘特异性蛋白水平存在相关关系。lMDD患者左侧海马的FA值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负相关,右侧额叶和左侧丘脑的FA值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正相关。双侧梭状回的FA值与病程正相关。相比健康对照组,MDD患者有着较高的血清NF、sICAM-1和sVCAM-1水平。MDD患者胼胝体体部、胼胝体膝部、左侧上辐射冠和左侧后辐射冠以及双侧前辐射冠白质纤维束的FA值较对照组减低。左侧前辐射冠的FA值和血清sVCAM-1水平呈负相关。进一步比较发现女性MDD患者胼胝体体部的FA值与血清sICAM-1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首次发作且未服药的成年MDD患者存在血清MOG、MAG、NF、sICAM-1和sVCAM-1水平升高,且与多个脑区白质微结构破坏相关。研究提示MDD患者存在炎症和免疫系统激活以及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且可能是白质微细结构损害的潜在机制,提供了上述血清蛋白作为外周血标记物可能反映MDD患者脑白质完整性破坏,并可能有助于开拓探索MDD神经病理学机制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