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清骨散加味治疗阴虚型癌性发热的体温变化、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等方面指标,评价清骨散加味治疗阴虚型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从而为阴虚型癌性发热的治疗提供客观的临床治疗依据,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提供经验积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符合癌性发热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受试对象依据进入观察时的先后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清骨散加味组)30例和对照组(萘普生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艾迪注射液静脉滴注作为肿瘤疾病基础治疗。治疗组用清骨散加味常规煎煮后口服,每次150m1,每天早、晚各1次。对照组用萘普生片口服,每次250 mg,每日3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分别将治疗前与治疗后体温变化、KPS评分、复热率、中医证候改善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清骨散加味治疗癌性发热的疗效。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其中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治疗结果经秩和检验,Z=-0.632,P=0.52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两组药物治疗癌性发热疗效无明显差异。2.KP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符合正态分布,经独立样本t检验,t=0.320,P=0.75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两组药物均能提高KPS评分,改善癌性发热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3.体温下降幅度比较:治疗后7天体温对照,经独立样本t检验,t=1.796,P=0.078,P>0.05,两组治疗后7天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4天体温对照,经独立样本t检验,t=-0.940,P=0.351,t=-1.279,P=0.206,P>0.05,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两组药物均能降低癌性发热患者体温,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4.随访期复热情况比较:随访期有效患者中(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再次发热病例:治疗组6例,对照组14例,经秩和检验,Z=-2.105,P=0.035,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复热率低于对照组。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对照,经独立样本t检验,t=-2.229,P=0.030,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1.清骨散加味能够有效治疗阴虚型癌性发热,并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2.清骨散加味治疗阴虚型癌性发热作用平稳、作用时间长、短期内不易复发。3.清骨散加味治疗阴虚型癌性发热,使中医证候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