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日渐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了中国所面临的重要任务。这其中,县域经济发展是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县域的发展联接了城市、乡镇与农村,联接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生产和经营,联接了各类生产要素的流通与互动,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县域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
县域农户和居民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主体。县域农户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其行为具有理性。县域农户行为主要包括生产经营行为、投资行为以及劳动力转移行为。其中,劳动力转移行为日益成为我国学界研究的重点。我国城镇人口比例于2011年12月首次突破50%,而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又将会有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
本文基于县域的研究视角对劳动力转移规律进行了分析。由于县域一般具有结构性、基础性、综合性等方面的特点,以县域为视角对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本文首先对县域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做了相应的梳理和总结,并基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模型,提出了县域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方法和框架,以及相应的理论假设和假说。其次,本文对江苏省县域的劳动力收入情况、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县域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然后通过县域内部视角、县际关系视角以及县市关系视角对县域劳动力转移进行了分层次的研究。实证研究部分借助于江苏省县域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软件分析了对江苏省县域劳动力转移产生影响的各种要素。最后得出结论:县域劳动力转移的县域内部要素与传统理论论证的影响因素基本相符,县域间的竞争效应加大了对县域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县市间的分工体系造成了县域劳动力要素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发生变化。在这一基础上,本文对于县域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规律进行了总结,并且对有效合理促进县域劳动力转移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县域经济发展对于劳动力转移形成了重要的承载作用,因此需要更好地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县域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同时需要通过各种制度因素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打破县市之间所存在的要素流动壁垒,为县域劳动力进一步的转移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