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盟誓是春秋时期一个突出的历史现象,其实施的普遍性和频繁性在中国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极为罕见的。春秋邦国盟誓是当时社会主客观历史条件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政治性与宗教性的双重特质。在战乱纷争的春秋时期,处于动荡社会中的诸侯方国将冲突纠纷的解决往往诉诸于盟誓,以改善自己的处境,实现彼此之间的和谐相处,盟誓作为调整邦交关系的手段的确维护了部分邦国的安全,使其得到暂时的喘息和发展。在当时尚未出现更好的解决方式的情况下,盟誓不失为平定战乱纷争、规制邦国行为的理想方式。虽然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性的好转,但是春秋邦国盟誓仍旧以其自身的特质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其在春秋历史中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实现社会控制的功效并不能因此而被否定。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对春秋邦国盟誓论以述之。第一部分,对春秋邦国盟誓这一论题的选择进行说明,通过学界对盟誓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阐明论文的写作思路,即从春秋邦国盟誓特质与盟誓功能的不可分性和春秋邦国盟誓的秩序意义两条主线展开论述。第二部分,通过对春秋邦国盟誓溯源和齐、鲁两国在整个春秋时期具体盟誓过程的深入考察,探讨春秋邦国盟誓的特质。春秋邦国盟誓由周初会同之制演变而来,渊源于古代的血祭俗尚,加之春秋时期特殊的政治社会状况,由此使春秋邦国盟誓具有了双重特质。春秋时期的邦国盟誓不是现代意义的国家法律形式,但是却具有现代法律意义的政治权威;春秋邦国盟誓亦不是纯粹意义的宗教形式,却具有传统宗教意义的宗教信仰。春秋邦国盟誓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宗教性,是政治权威与宗教信仰的集合体。第三部分,通过对邦国盟誓仪式全面深入的剖析,从盟誓仪式和盟书两个方面阐述春秋盟誓的社会控制功能。春秋邦国盟誓仪式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和宗教仪式,其一方面通过对社会权威的建立、冲突纠纷的化解和对行为的控制实现其社会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对信仰的维系和情感的沟通实现其宗教功能,同时通过对盟誓仪式最关键的部分——盟书的研究,以阐述盟书的法功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