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认知、情绪和人格的无意识层面。动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存在两种相对独立的动机系统:外显动机(explicit motives)和内隐动机(implicit motives)。外显动机发生于童年晚期,是人们有意识的对行为做出的归因,受社会要求和标准规范塑造和影响。内隐动机则发生于语言尚未完全确立的认知发展早期,表现为对某种情境或线索的情感偏好,这些情境或线索在儿童早期经工具或经典条件反射与个体的愉快或痛苦体验相联结。由于发展较早,内隐动机不能被个体意识到,因此通常通过基于主题统觉测验发展而来的图片故事练习(Picture Story Exercise, PSE)来间接测量。当前的内隐动机研究集中在权力、成就和归属三种动机。内隐动机在许多基本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注意阶段。它指引个体选择性地注意环境中具有正向诱因(positive incentive)的线索,回避具有负向诱因(negative incentive)的线索。尽管动机性诱因线索攫取和维持个体的注意已经在临床相关的情绪和动机紊乱研究中得到证明,但目前很少有研究考察内隐动机在对诱因线索注意定向中的作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找到关于内隐动机的合适的诱因线索。最近动机的信息加工模型指出,内隐动机偏好加工非言语诱因刺激,而面孔表情正是一种非常凸显的非言语诱因。因此本研究将以内隐权力动机为例,考察其对情绪面孔(高兴、愤怒、惊奇)注意偏向的影响。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点探测和情绪Stroop范式,从行为水平上考察了内隐权力动机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二采用情绪Stroop范式,结合ERP技术,从电生理水平上考察了内隐权力动机在愤怒面孔加工过程中的作用。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在点探测任务中,高权力动机个体对惊奇面孔存在注意偏向,但在高兴和愤怒面孔条件下,高低权力动机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在情绪Stroop任务中,高权力动机个体对惊奇和愤怒面孔表现出注意偏向,但对高兴面孔高低权力动机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在信息加工的早期知觉和注意阶段(P2,N2),高低权力个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信息加工的晚期阶段,在高权力个体中,愤怒面孔比中性面孔引发了更大的P3/LPP波幅。总之,这些结果表明支配和顺从的面部表情是内隐权力动机的一种突显的诱因线索,它们与内隐权力动机相互作用塑造了个体的注意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