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杂志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1983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群体既是五四时期新思潮传播的主要受众者,也是新思潮的主要传播者。他们借助这一时期兴起的制度性媒介——报刊杂志,接受并传播新思想。《曙光》杂志便是由普通学生创办借以传播新思想的进步刊物,其前后思想存在明显由主张改良向主张革命的转型。此外,《曙光》杂志存在的这一时期(1919-1921)正是马列主义从理论宣传到实践运用(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阶段。《曙光》杂志不仅积极宣传马列主义,社员还积极参与筹建早期共产主义小组的实践。这些特点使《曙光》杂志能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当时青年学生如何在众多思潮中最终选择并传播马列主义的过程。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结合五四时期思想和社会双重背景,尝试探寻普通学生群体如何开展这一过程。本文第一部分通过介绍《曙光》杂志的概况、依托的社会团体(曙光社)及团体的人际网络、和《曙光》杂志的销售网络及读者群体,以明晰研究主体如何进行马列主义的大众传播。第二部分论述《曙光》杂志转型前所宣传的富有浪漫主义和唯心主义特点的改良方案,以对比其转型后的思想。同时分析了影响《曙光》转型的思想和社会因素。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转型后的《曙光》杂志如何开展马列主义的宣传。这是文章的主体,主要包括对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宣传和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情况的翻译与介绍。最后评析《曙光》杂志在传播马列主义中所做的贡献和存在的局限。《曙光》杂志在思想和社会双重因素综合作用下从改良主义转向社会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后的《曙光》杂志通过大量翻译欧美共产党创办的报刊杂志,向读者群体介绍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俄国社会主义情况。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团体的影响,曙光社社员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和早期党、团组织活动,一边学习马列主义一边传播并实践马列主义。在中国思想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他们先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而后着重宣传列宁主义和介绍苏俄情况以期动员全社会实践马列主义。《曙光》杂志配合李大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列主义进行宣传,扩大了马列主义的传播和影响,壮大了中国革命的声势,推动马列主义在中国早期从理论传播走向实践的进程。
其他文献
随着环境压力的迫在眉睫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现在全球范围内对于发动机NOx的排放的要求愈发严格,在当下净化发动起排放废气的方法中,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是被广为采用的净化方式,这种处理方式对与温度有最低限值要求,但是在城市实际运行时,由于柴油机频繁处于启停的低负荷工况下,导致车辆的排气温度很难达到SCR后处理的所需的最低限值。本文改进了一台SD2100TA型两缸柴油机的配气机构,加装了基于
本文主要介绍了学位音乐会的设计理念,古诗词、艺术歌曲、歌剧以及民歌是本场音乐会划分的四大板块。主要从音乐会整体构思、对曲目及其风格的理解、如何表达和诠释作品以及演唱感受四大章节进行论述。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因其热效率高和结构紧凑而著称,在太阳能光热发电领域具备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太阳能资源通常分布在干旱、缺水地区,干式冷却是光热发电系统最实际的选择,但其热电转换效率受环境温度影响显著,两者呈负相关关系。针对这一问题,使用高临界温度的CO2基混合工质有望成为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光热发电系统的可行解决方案之一。为此,本文以额定输出功率50MW的干式冷却超临界再压缩布雷顿循
本文利用2010-2017年AERONET地面观测资料和2003-2018年MODIS和MERRA-2数据对西亚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和质量浓度特性进行了研究。论文基于AERONET产品给出了西亚10个站点多个气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一
溶液除湿空调通过空气与易吸湿的溶液直接接触,空气中的水分被溶液吸收实现除湿,与传统空调冷凝除湿方式相比,不需要将空气温度过冷到露点温度以下再加热升温,能耗低;而且易于实现分区控制和全热回收,热舒适性好,有较大的推广应用潜力。本文针对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中的重要设备除湿器,采用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优化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内冷方式下LiCl溶液竖直降膜除湿过程的传热传质特性。为实现对除湿过程中除湿效果和溶液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特别是随着大量的水利工程、水保工程和水资源调度工程的实施,流域下垫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流域天然水文时间序列的一致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
云南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偏远地区,呈现出较为清洁的大气环境特征。由于云南紧邻东南亚地区的独特地理位置和近年来西部发展,云南高原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渐渐凸显。因此,为保护
液滴撞击液膜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理现象。液滴撞击对液膜有显著的扰动作用,液膜扰动对换热面的流动换热有重要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液滴撞击壁面现象对剖析薄液膜的传热特性及其工程应用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也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建立了液滴撞击换热壁面的VOF物理模型,采用PISO算法对VOF物理模型进行求解,根据液滴大小、撞击位置、撞击速度、撞击频率等因素认识液滴撞击所产生的水
随着人们对建筑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使暖通空调能耗不断增大,生活热水使用比例将不断提高。近年我国东北地区洗浴及温泉文化迅速发展,使这类建筑能耗居高不下。该类建筑每日排放大量温湿度较高的废热,蕴含热能大,废水集中排放,水质较为清洁,适合做余热回收,对降低建筑能耗具有潜在价值。本文选取哈尔滨地区某一温泉度假村进行研究,实地调研该建筑的日用水量、用水点温度、废水排放的平均流量、室内温度与相对湿度等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