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彩色火焰蜡烛是在燃烧时可以发出各种颜色火焰的蜡烛,作为一种生活装饰品,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今,彩色火焰蜡烛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较为理想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如“黄心”、“淹芯”、“干枝”等技术上的不足,导致其未能广泛应用。本论文针对彩色火焰蜡烛存在的问题,从烛芯和烛体两方面进行研究,讨论了烛芯选择及处理、烛体配方对彩色火焰效果的影响。对于烛芯部分,分析影响火焰颜色的相关因素。经对比研究,证明烛芯的最佳选择是含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成分较少的棉纤维素。为促进烛芯的上吸能力,需除去棉线中含有的脂蜡质,选用脱脂剂为NaOH溶液,实验结果证明浓度为5%时酯类脱除较完全;棉线中含有的钠盐和钙盐对彩色火焰有遮盖作用,选用NH4Cl和盐酸的混合溶液进行脱钠脱钙,当NH4Cl浓度为3%,盐酸浓度为2%时,钠盐和钙盐含量分别降为8mg/L和5mg/L;为得到理想的发色效果,烛芯吸附发色剂,选择易挥发的氯化盐作为烛芯发色剂,红色火焰蜡烛LiCl溶液为20%,黄色火焰蜡烛NaCl溶液为20%,紫色火焰蜡烛KCl溶液为13%,蓝色火焰蜡烛CuCl2溶液为25%,绿色火焰蜡烛H3B03溶液为4%时,研制的蜡烛燃烧过程中显现纯正的火焰颜色;为促进烛芯燃烧性能,选用NH4N03作为氧化促进剂,其最佳浓度为4%。对于烛体组分的选择,从燃烧性、成形性及火焰颜色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确定主燃剂为柠檬酸三甲酯;研究烛体中发色剂含量对烛体发色效果、燃烧效果及成形性的影响,确定烛体中发色剂的最佳含量范围为6%-13%;为改善烛体脱模效果加入硬脂酸酰胺,其最佳含量范围为2%-5%;为促进烛体燃烧,加入硬脂醇作为助燃剂,为减少黄色火焰,其含量控制在2%以下。研制出的彩色火焰蜡烛使用光纤光谱仪进行表征颜色光谱强度及纯度,表明研制的彩色火焰蜡烛与市售彩色火焰蜡烛相比,发色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