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荣格与中国哲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在所有西方的心理学流派中,几乎只有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将《周易》以及中国文化纳入了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荣格最初接触《周易》是来自理雅各的译本,而荣格认为理雅各的译本没有掌握《周易》的哲学深意。当荣格接触到卫礼贤翻译的《周易》时,使得荣格确证了其“共时性”原则。《周易》以天、地、人三才的视角统贯全书,特别强调了人作为大宇宙一份子的修德工夫论的问题;而“共时性”是以主体的感应为基础跨越了自然物理界的时空,强调了主体的重要性。在“共时性”原则的基础之上,荣格强调了无意识特别是集体无意识相对于意识的重要性,“共时性”原则正是基于人类心灵具有无意识的一面,才可以与外在的意象发生联系。荣格认为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除了理性的意识之外,也需要具有非理性的无意识层面,只有二者的整合才能成为一个《周易》里面的“大人”。要想获得来自于无意识的知识,人们必须要回到自己的内心,放下过度理性思考的意识,为无意识留出空间,这就像是《周易》哲学中的阴阳理论,阴阳两面是流转变化的。当无意识尤其是集体无意识显现时,荣格认为其主要以原型的内容显现。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原型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如果说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在荣格理论中的地位相当于《周易》哲学中的“道”,那么,原型就是集体无意识的表达,这样原型理论就像阴与阳去显现道一样去显现集体无意识。《周易》中的阴阳理论强调了阴阳作为万事万物共有的属性,而构成集体无意识主要内容的原型也具有阴阳的属性。除了原型与原型之间是阴阳互对的,原型自身也具有阴阳的属性。其中,自性作为原型的一种,自然就具有了阴阳与对立统一的属性。荣格认为自性的这种对立统一是一种曼陀罗式的展现,是一种最完整和圆满的状态。而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其自性化,在《周易》哲学中就是“天人合一”。荣格认为《周易》之“时中”是实现自性化的重要途径,是成为一个与天地合德,四时合序,日月合明,鬼神合吉凶的“大人”的必然之路。不仅《周易》哲学中的象思维、阴阳、时中等理论与荣格的共时性、原型等理论相契合,而且其最终与《周易》对于人的修德理论也是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