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技术是世界上运用最为迅速的作物技术,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已被各国竞相作为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和抢占科学制高点的战略重点。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各国为了保证本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良性发展,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产业化政策选择的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制度。目前,中国转基因作物技术发展迅速,但由于我国采取谨慎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政策并制定了严格的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制度,且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制度存在法律规定与实践的差异,以致转基因技术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应用,逐渐与国际趋势脱轨。为了维持我国转基因作物技术优势、保证国内粮食安全及供需平衡,必须优化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安全评价标准管理制度,以此为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根据上述内容,全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制度的基本理论。从基本的概念界定入手,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同时明晰产业化与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制度互作关系,主要围绕产业化对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制度的影响以及制度对产业化的现实意义展开。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制度的研究主要囊括利益与利益机制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安全价值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第二,国际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制度的比较分析。通过对国际组织及域外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制度的考察,并对比基于不同利益考量或产业化选择所采取的不同安全评价模式的国家,为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制度的提供借鉴意义。第三,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制度分析。本章将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及实证分析法结合起来,通过对我国现存的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制度体系进行分析,以及结合与美国、欧盟制度的比较的共性与差异的结论,发现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制度存在的理论和实践的不足,包括立法、管理体制、具体制度、配套机制等方面的问题。第四,通过上述分析,从立法目标和理念、管理机构、操作规则、配套机制、责任救济、复合性状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对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制度提出完善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