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厚重翻译理论视角出发,以詹姆士·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中国经典》系列中《大学》英译本为主要个案,深入分析其《中国经典》中的“厚重翻译”现象及该现象背后的原因,以此来探究“厚重翻译法”在典籍英译中的积极意义。美国翻译理论家阿皮亚(Kwame Anthony Appiah,1954-)在其1993年发表的同名文章《厚重翻译》(Thick Translation)中首次提出了“厚重翻译”或“厚重语境化”(thickcontextualization),即译者在翻译文本的过程中通过添加脚注、注释、评论等注释性文本材料,将文本置于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和语言语境中,使被文字遮蔽的意义和译者的意图相互融合从而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以求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大学》,原为《礼记》的第四十二章,现列为儒家经典《四书》之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义,是古人进修德行的门径。其在学习儒家学说和了解古代教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中外许多译者都曾对其进行过译介,其中英国伦敦会传教士,著名汉学家理雅各皓首穷经三十余年对中国古代典籍做了系统的译介,并出版了包括《四书》、《五经》等主要儒家典籍在内的《中国经典》,其译本自出版以来备受关注,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都注意到理雅各译本中的厚重翻译法,但对此翻译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却很少。因此,本文试图对《大学》英译本中的厚重翻译法进行深入地剖析,笔者发现,通过在译文中添加前言、序论、原文本、大量脚注及附录索引,理雅各系统地阐明了其翻译动机、翻译原则、原文本的历史地位,作者,版本、文本所包含的文化习语等,以此将读者置身于原语丰富的文化和语言语境之中。其次,本文还分析了“厚重翻译”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认为译者的翻译目的和读者定位,文本类型以及中英语言差异都促成了译者对该翻译法的采用。总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厚重翻译”在理雅各《大学》英译本中的体现和作用来探讨厚重翻译现象背后的原因,旨在证明该翻译方法在英译儒经中的合理性,以期该探讨可以对当代中国古代典籍复译和文化传播提供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