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水相中合成了CdTe、CdTe/CdS、CdTe/CdS/ZnS、CdTe/SiO2量子点,分别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考察。并分别对不同量子点在凝胶色谱中的稳定性,毒性进行了考察。将CdTe量子点与蛋白结合,制成荧光探针。本文可分为三部分:1分别采用高压罐法和加热回流法,以巯基丙酸为稳定剂,水相合成CdTe量子点,并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Te2-/Cd2+比例进行优化,通过对成核时间的控制,合成得到了多种不同发射波长的量子点(500~700 nm)。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量子点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其激发光谱宽且连续,发射光谱窄而对称,为本论文后续的拓展与应用研究提供了保证。采用高压罐法水相合成CdTe量子点时发现,当在120℃加热50分钟时,得到的CdTe量子点荧光强度最大。采用加热回流法合成CdTe量子点时发现,随着Te2-/Cd2+摩尔比例的增大,相同时间内合成的量子的激发波长发生了蓝移。并将所制备的CdTe量子点通过共价偶联作用分别标记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检测并证实量子点对蛋白的荧光标记作用,为量子点标记生物蛋白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2利用高压灌法,以巯基乙酸修饰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为核,分别包覆Na2S、Zn(CH3COO)2,制备得到壳核型CdTe/CdS量子点及双壳型CdTe/CdS/ZnS量子点。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层析柱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得到的量子点的性能进行表征。分别在不同的凝胶柱长及不同流动相时,考察CdTe、CdTe/CdS、CdTe/CdS/ZnS量子点在凝胶柱中的稳定性。3利用反相微乳法,以巯基丙酸修饰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为核,包覆SiO2,制备得到壳核型CdTe/SiO2量子点。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得到的量子点的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消解的手段考察CdTe及CdTe/SiO2量子点的元素组成以及SiO2的包裹程度。通过透析的方法,研究两种量子点的离子释放规律,并实际应用于三角褐指藻的培养,对其进行毒性的考察。结果表明,包覆程度可以影响荧光量子点的性质及性能,且随着外层包覆的SiO2的增多,CdTe/SiO2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也有显著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