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对自身的国家形象认知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家形象认知差距悬殊,但问题的关键并非讨论两者之间的差距有多大,而在于如何使国际主流认知图式契合于国家的战略意图,从而降低本国可能面临的国际风险,这就构成了国家形象定位的功能:消弭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之间的冲突,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这也构成了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本文对"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定位问题"展开研究,由导论、正文和结束语构成,其中正文又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家形象定位的学理阐释"。首先,在整理归纳诸多学人关于国家形象的内涵界定之后,为使这一主题愈加具象,本文将之归于国际社会对某一个国家产生的兼具客观性和主观性的认识和评价这一内涵。随后,本文分别介绍了本质主义、建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其定位的学理解释。最后,概述了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的内在逻辑线索。第二部分是毛泽东确立的"以政治安全为中轴的第三世界大国"的形象定位。新中国国家形象的设计是从毛泽东开始的,他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局势的研判,以及出于维护新中国政治安全和独立自主的核心国家利益的考量,确定了团结斗争的国际统一战线国际战略,进而明确了以独立自主、反帝反霸和爱好和平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世界大国的国家形象定位。第三部分是邓小平确立的"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发展中大国"的形象定位。这一形象定位是邓小平对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对中国当时的历史任务的清晰界定。在明确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即"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由此确立了"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的思想。树立一个改革开放的、安定团结的、和平的大国形象,是新时期邓小平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科学设计。江泽民在这一设计框架下,将其推向深入。第四部分是习近平确立的"以民族复兴为追求的和平崛起大国"的形象定位。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胡锦涛"和谐世界"、"互利共赢"等外交思想的基础上,站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重新审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运用全球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战略思维,以世界眼光和历史视野,深刻洞悉当今时代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向国际社会大力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树立中国"和平崛起大国"的形象,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第五部分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线索的经验总结"。梳理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各个阶段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关切点、形象定位的表征内涵和具体实践各不相同,但还是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合理经验供后续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设计参考,比如以利益实现为中轴进行系统设计、以独立自主为原则进行主动规划、以大国道义作为价值引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