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支架成形术已被广泛用于椎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治疗,其安全性好,但预防后循环缺血的效果是否优于内科药物治疗尚无定论;同时,椎动脉颅外段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偏高,其危险因素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椎动脉颅外段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后循环缺血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以及再狭窄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从北京医院神经介入前瞻性病例登记库、电子病历系统和PACS影像系统中调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间北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椎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特征、椎动脉成形术治疗情况,门诊和电话临床随访情况,超声、CTA和DSA影像随访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预测椎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患者再发后循环缺血的风险。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5例(124处病变)连续性椎动脉颅外段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例,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发生。115例患者均行临床随访,平均35.7±12.3个月,12例(10.4%)再发后循环缺血,包括后循环卒中2例(1.7%),后循环TIA 10例(8.7%);后循环缺血相关死亡1例(0.9%)。术后3年无后循环卒中复发的生存率为89.6%。112个支架(103例患者)进行影像随访,平均33.8±13.1个月,22个支架(19.6%)发现再狭窄,其中4个(3.6%)再次行介入治疗。合并糖尿病及支架直径小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椎动脉颅外段狭窄支架成形术预防后循环缺血再发的效果较好;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稍高,合并糖尿病和支架直径小的患者发生更容易出现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