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颅外段狭窄支架成形术临床和影像随访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d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支架成形术已被广泛用于椎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治疗,其安全性好,但预防后循环缺血的效果是否优于内科药物治疗尚无定论;同时,椎动脉颅外段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偏高,其危险因素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椎动脉颅外段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后循环缺血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以及再狭窄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从北京医院神经介入前瞻性病例登记库、电子病历系统和PACS影像系统中调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间北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椎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特征、椎动脉成形术治疗情况,门诊和电话临床随访情况,超声、CTA和DSA影像随访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预测椎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患者再发后循环缺血的风险。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5例(124处病变)连续性椎动脉颅外段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例,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发生。115例患者均行临床随访,平均35.7±12.3个月,12例(10.4%)再发后循环缺血,包括后循环卒中2例(1.7%),后循环TIA 10例(8.7%);后循环缺血相关死亡1例(0.9%)。术后3年无后循环卒中复发的生存率为89.6%。112个支架(103例患者)进行影像随访,平均33.8±13.1个月,22个支架(19.6%)发现再狭窄,其中4个(3.6%)再次行介入治疗。合并糖尿病及支架直径小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椎动脉颅外段狭窄支架成形术预防后循环缺血再发的效果较好;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稍高,合并糖尿病和支架直径小的患者发生更容易出现再狭窄。
其他文献
通过菜碗豆测土配方施肥3414田间肥效试验,获取菜碗豆最佳施肥量,氮、磷、钾施肥比例,从此为配方施肥提供依据,为实现增产增收提供指导。
1 流行病学调查2003年9月,桂林市郊某个体养殖户的5000余只1月龄左右放养肉仔鸡陆续发病,发病率达50%.户主根据经验曾怀疑是球虫病,投喂多种抗球虫药物,均未取得明显效果,而
针对目前钢塑复合管道的生产现状,分析了导致钢塑复合管质量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热等压法钢塑复合新技术.该技术生产成本低,且无污染.所生产的钢塑复合管道其内衬层
<正> 如今,柴油机在各地农村已普遍使用,但绝大多数使用柴油机的农户未经过任何培训,除知道机器的简单使用方法外,对柴油机的其它使用知识知之甚少。于是有很多农户反映,
<正>2014年元月,自学校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以来,我们全面学习和回顾了学校的发展历史,深刻地了解到:几代滨河人的艰苦创业,使学校拥有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和一
会议
<正>参照"十七年"和新时期的乡村小说,论文拟从乡村脱序的全貌、城乡冲突的文学表征与农民底层身份的焦虑这三个方面着重探讨新世纪乡村小说的特征与变化,由此提升有关新世纪
会议
目的:探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铁蛋白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研究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铁蛋白的精密度、准确性和灵敏度,同时与酶标免疫测定法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批内变异
<正>信息传播技术的变迁向传统的大众传播研究提出了挑战,对新传播技术的考察被拉回日常生活的场景。借助人类学的考察视野,聚焦受众、使用情境与技术之间的互动以及它们与更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