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县土地整治可持续利用评价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ml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向来被视为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基本资源,关系到农业生产甚至国民经济发展的,然而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人口也日益增多,加之生活水平的提升,就使得人地矛盾更加突出。作为缓解该矛盾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土地整治已经受到了来自于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是否对其进行可持续性分析的必要性也不言而喻,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以地处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东麓的曲阳县为例,根据可持续土地整治的要求与特点,对影响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因素进行了剖析,通过筛选与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子,构建出了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曲阳县产德乡土地整治项目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其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主要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  (1)研究区土地整治前可持续性得分为62.72分,根据得分以及对比本文确定的有关可持续性的等级,在土地整治之前处于勉强适宜,经过一系列工程技术措施,如田、水、路、林、村等,土地整治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综合得分为78.73分,上升为中等持续,表明此次整治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层次分析法测算出指标层各因子权重,经综合评价计算得出土地整治项目综合分值及贡献率,其中,土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分值通过整治提高了9.31,经济活力与社会可接受性的分值提高了3.05,增加耕地有效利用面积并提高产能方面的分值提高了2.67,生态环境分值提高了0.98,同时,这四个方面的贡献率依次为58.15、19.05、16.68、6.12,由计算可知,表明今后的土地整治工作在处理提升局部生态状况应进一步完善。  最后本文针对土地整治可持续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从生态方面指出土地整治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创建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而从发展方向看,土地整治应积极与城乡统筹及新农村建设相互衔接起来,走上一条产业化的道路,并且还得建立一套机制起到支撑作用。
其他文献
该论文采用长期培养实验,研究了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的大小、周围转速率、表征指标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探讨了葡萄糖在土壤中的周围及其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