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种肿瘤标志联合诊断高原地区胃癌的效能评估

来源 :西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CEA、CA242、MG7AG、CA724、PG在西藏藏族人群中不同胃部疾病的表达情况,分析上述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时对胃癌的诊断价值。了解上述肿瘤标志物与胃癌分期、发病部位等是否存在联系。方法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2月首次确诊为胃癌的患者117例设置为胃癌组;将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50例设为良性病变组;浅表性胃炎或体检正常胃黏膜者52例设为对照组。收集三组病人的血清标本及一般资料。待三组患者血清标本收集到达累积量时,在我院检验科经验资深的检验师指导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以下简称ELISA)根据试剂说明书操作步骤对标本进行检测,最后用450mm波长的酶标仪读数、记录,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单独检测时:CEA、CA242、MG7AG、CA724、PGI、PGII、PGR对胃癌诊断价值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704、0.697、0.820、0.695、0.636、0.735。2、联合检测时:CEA+CA724+CA242的曲线下面积为0.850,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0.94%、91.18%、80.37%;CEA+MG7AG+CA724的曲线下面积为0.838,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8.63%、76.47%、77.63%;CEA+CA724+CA242+PGR的曲线下面积为0.880,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8.63%、86.27%、82.19%;CEA+MG7AG+CA724+CA242的曲线下面积为0.852,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3.50%、83.33%、78.08%;CEA+MG7AG+CA724+CA242+PGR的曲线下面积为0.881,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3.76%、81.37%、82.65%。3、各标志物与胃癌TNM分期(以下简称分期)关联性分析:CEA、PGR与胃癌分期相关性(P>0.05);CA242与分期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0.283;MG7AG与分期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0.322;CA724与分期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0.525。4、各肿瘤标志物与分化等级、病理分化程度、KI67表达程度相关关系:CEA、CE242、MG7AG、CA724、PGR与分化等级的相关性P>0.05。5、各肿瘤标志物与发病部位的相关性:胃癌发病部位(胃窦、胃底、胃体、胃角)与CEA、CA242、MG7AG、PGR相关性P值>0.05,CA724与发病部位的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216。6、各肿瘤标志物与转移的相关性:PGR与转移相关性P值>0.05,CEA、CA242、MG7AG、CA724与转移相关性P值均<0.05,CEA、CA242、MG7AG相关系数分别为0.241、0.203、0.275,CA724相关系数为0.493。7、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在胃癌组、良性病变组及对照组之间比较P<0.017,胃癌组肿瘤标志物阳性率与对照组对比P<0.017。8、CA242、PGII、PGR表达水平在各分期之间对比P>0.05,CEA表达水平在各分期中比较时P=0.047,虽然小于0.05,但在两两比较中P>0.017。MG7AG、CA724、PGI水平在IV期与I期+II期对比中P<0.017。CA242、CA724、PGI、PGII、PGR在不同分期之间阳性比较P>0.05,IV期CEA阳性率与III期对比P<0.017,IV期MG7AG阳性率与I期+II期对比P<0.017。结论1、单独检测时CA724的AUC值及准确度最大,敏感性最强的是PGR,特异性最高的是MG7AG;2、在联合检测中CEA+MG7AG+CA724+CA242+PGR联合诊断价值最高,AUC值为0.881,但是CEA+CA724+CA242+PGR4项联合便可达0.880,较前者更经济;3、CEA及PGR与分期无相关性,CA724相关性最强,为显著正向中等强度相关,CA242、MG7AG均为显著正向弱相关;4、纳入研究的各标志物与分化程度、淋巴结受累、KI67表达程度无相关性。5、CA724表达水平与发病部位(胃窦、胃底、胃体、胃角)具有相关性,而CEA、CA242、MG7AG、PGR等无相关性;6、CA724与是否转移为显著正向中等强度相关,CEA、CA242、MG7AG均为显著正向弱相关,PGR无相关性。7、在胃癌组、良性病变组、对照组之间,纳入研究的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各肿瘤标志物阳性率胃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8、CA242、PGII、PGR、CEA表达水平在各分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MG7AG、CA724、PGI水平在IV期高于I期+II期。CEA及MG7AG的阳性率在不同分期之间有统计学差异,CA242、CA724、PGI、PGII、PGR无差异。
其他文献
(Ⅰ)破骨细胞是负责骨吸收的主要细胞。它的分化和成熟需要M-CSF(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和RANKL(receptor activator of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介导的信号通路网络。酪氨酸激酶Src,它参与了M-CSF和RANKL介导的信号网络,对破骨细胞的功能的发挥有重要作用。破骨细胞刺激因子(OSF)
腺苷酸激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参与细胞内能量和核苷酸代谢。它们催化可逆的磷酸转移反应,将三磷酸腺苷酸或鸟苷酸上的γ磷酸转移到单磷酸腺苷酸上,该反应需要镁离子的辅助。腺苷酸激酶属于单磷酸核苷酸激酶家族,该家族还包括鸟苷酸激酶,胸腺嘧啶激酶,和鸟嘧啶/胞嘧啶激酶。所有这些酶有共同典型的α/β折叠,其中α-螺旋包围着以β-片组成的核心,氨基端有共同的磷酸供体结合的P-loop。所有的腺苷酸激酶由三个结构
(Ⅰ)Poly(A)几乎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的mRNA3’端,并且影响着mRNA几乎所有的代谢活动:转运、翻译和降解。目前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有两种不同的Poly(A)结合蛋白,它们分别是细胞质中的PABPC和细胞核中的PABPN1。PABPC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生物中,具有起始翻泽和调控RNA降解的功能。在其N端具备四段高度保守的RRM(亦称为RBD),RRM1和RRM2分别与RRM3和RRM4非常类
作为X射线波段的一种重要色散元件,金透射光栅主要用于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ICF)实验中的等离子体诊断,以及X射线天体物理研究的高能透射光栅光谱仪中。使用全息光刻技术制作金透射光栅工艺复杂,尤其是制作具有高线密度的自支撑金透射光栅。因此,对其制作工艺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十分必要。本课题的目的是要掌握软X射线透射光栅的制作工艺,并制作出高线密度自支撑金透射光栅。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全息光刻制作光刻胶
本论文研制了一套金属原子束流源装置,将其成功地应用于快电子能量损失谱仪进行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快电子碰撞研究。重新设计改造了快电子能量损失谱仪的多道数据采集系统,并利用多线程技术解决了原有采集系统在高计数率条件下会丢失数据的问题。利用快电子能量损失谱方法研究了锂的内壳层激发自电离态和一氧化碳价壳层跃迁的振动态。在锂的自电离态的研究中,观测到两个光学禁戒跃迁,并研究了1s(2s2p~3P)~2P~0与
学位
过渡金属氧化物是凝聚态物理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它包含了丰富而奇异的物理现象,如铜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锰氧化物的巨磁电阻等等。由于这些奇异的现象中蕴涵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其深刻的认识和科学的利用将为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物质财富的积累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到目前为止,对于这些奇异的现象背后的本质还没有非常成熟的理论,因而,对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在本论文中,我们对Ru基磁性高温
本文应用免疫荧光、免疫沉淀、海马脑片场电位记录等技术研究了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DK4在不同发育期小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中的不同作用,以及cyclinD1/CDK4/p—Rb信号参与了铅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死亡过程,并探讨了其可能涉及的上游信号通路。技术和方法:脑片场电位技术,免疫荧光,免疫沉淀,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实验结果: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DK4在不同发育期小鼠海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和时代潮流下,新时期的建筑工程行业有了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要求,其中对于成本控制和施工质量的提升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而工程造价管理既能够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降低,同时也能够提升整个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因此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着重研究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提出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新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做好造价控制与管理工
以异壬醇生产的副产物支链十二烯为原料,探究了其烷基化反应制备支链十二烷基酚的最优工艺条件。考察了空速、苯酚与烯烃摩尔比、温度等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空速为0.6h-1,反应温度为90℃,苯酚与支链十二烯摩尔比为4:1时,十二烯转化率为99.6%,十二烷基酚选择性为94.5%。进一步地,将支链十二烷基酚制备成支链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b-DPEOn,branched-chain dode
量子信息技术是实现未来安全通信和高速计算的主要途径,其物理实现将导致现有信息科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并且深化我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解。建立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关键问题是实现对纠缠资源进行交换传递和纯化的量子中继器,其第一步是要能制备纠缠光子对,并利用光子与更长相干保持时间媒介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纠缠信息的远距离传输。由于冷原子体系具有的优越性,现有的中继器实验方案大都寻求在冷原子系综上实现。本文的主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