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引起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制定并实施《标准》是近十年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标准》在指导具体教学中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还存在什么差距,主要致因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虽然倍受关注,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还很难得出一致的结论。这既是笔者关注这一问题的重要背景,也是倾力进行该研究的缘起。本文运用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实地考察、数据统计、访谈等方法,以重庆市石柱县初中学校为研究对象,对随机抽取的52名体育教师和450名学生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学校基本体育教学情况、《标准》实施的组织管理情况、对《标准》的理解、评价情况、《标准》的执行情况、《标准》四个领域目标的达成情况,得出如下结论:(1)石柱县基本实施了《标准》,体育教学形式、内容多样,但不够深入,新兴运动项目开展不够,少数民族地区特色项目开发优势不明显,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未受到重视;(2)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较单一,教学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为辅,领导、家长评价基本没有;评价内容具有多元化特点,但对体能的重视度不够;(3)教师数量基本符合国家规定的配备要求,兼职教师比例较大,但结构不够合理;(4)教师对课程理念、性质、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理解模糊,在认识和具体执行之间存在差异;(5)场地、器材短缺,课程不被重视,教师专业素质欠缺和经费不足是影响《标准》实施的主要因素;(6)《标准》的实施给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改观,但四个领域目标的达成情况与标准要求还有差距;(7)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一般。体质达标情况不理想,体重偏低,柔韧素质较好,速速、力量素质一般、耐力较差;(8)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充分,形式较单一,办法不多;(9)教师对课程理念、性质、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认识存在模糊性,《标准》实施的培训机制不够完善,培训质量不高。最后,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学校体育管理政策法规、建构完整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2)明确各级职能部门职责权利,提高各组织机构的指导、服务功能;(3)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式方法;(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适应《标准》发展需求;(5)加强宣传,提高课程地位,争取多群体、多方面的支持;(6)高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构建学校特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