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催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推进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超时超强度劳动、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岗前安全培训等因素使得工伤事故频发,他们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虽然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开始在全国实施,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很多企业没有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使得被排除在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之外的农民工无法维护工伤后应得的合法权益。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扶危助困的专业,是社会的润滑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力量,关注工伤患者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减少农民工不理性维权带来的社会不和谐因素,因此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关注农民工工伤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工作方法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方法之一,将其介入到农民工工伤群体中,一方面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分享、鼓励和支持,可以提升工伤患者面对生活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工伤与法律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工伤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维权能力。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赋权理论为基础,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把农民工工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与实务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小组工作技巧是如何介入该群体的。本文第一章为导言,介绍该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以及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为农民工工伤群体形成的原因与现状。当前,我国提倡和谐社会之际,农民工工伤纠纷、暴力维权案件仍然不断,农民工的权益保护现状令人堪忧。研究发现,超时超强度劳动,工作环境恶劣以及缺乏岗前安全培训是农民工工伤的主要原因。而工伤后由于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维权能力差;劳资双方地位不平等,农民工谈判地位低;法律不健全,农民工维权成本过高等原因,又增加了他们维权的困难。因此要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工伤问题还需要国家给予他们更多的权益保护。第三章为对农民工工伤群体的需求评估。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全新的视角介入其中,就需要对工伤群体的需求做一个全面的评估,然后以他们的需求为基础设计方案,以改变他们的“无权”状态,达到为他们增权的目的。工伤作为一个突发性意外事件,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工伤的发生会导致家庭收入减少,经济拮据;也有可能会引发家庭矛盾。因此工伤患者需要情绪疏导、社会支持以及学习法律知识。小组工作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其中可以帮助工伤患者学习法律知识,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维权的自信心。第四章分析工伤群体小组工作实务操作技巧。本章将理论与实务操作相结合,根据工伤群体的需求及身体状况设计了一个工伤互助小组活动方案,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各个阶段的活动设计重点以及各阶段社工所扮演的角色;在工伤患者为服务对象的小组中所用到的技巧、小组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可行的处理方法;最后对整个小组活动进行成效评估,并以此总结经验,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