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调查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的特点;(2)探讨职业取向与职业兴趣、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南省某综合性普通高校不同专业的528名大学本科毕业生人群,使用LCVIT,16PF及研究者本人设计的职业取向填写题以团体施测和个体施测相结合的方式取样,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数据分析方法包括一般描述性统计,X~2检验,一维方差分析及逻辑回归分析等。结果:(1)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的人口学差异:①职业取向总体的性别差异极其显著,且研究型、社会型、常规型职业取向的性别差异极其显著(p<0.01),现实型、企业型职业取向的性别差异显著(p<0.05),而艺术型职业取向无显著差异(p>0.05)。②职业取向总体的专业差异极其显著(p<0.01),各职业取向类型的专业差异也都极其显著(p<0.01);③职业取向总体的城乡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型职业取向的城乡差异显著(p<0.05);④职业取向总体的家庭月收入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各职业取向类型的家庭月收入差异也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⑤职业取向总体的父亲职业差异显著(p<0.05),母亲职业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艺术型职业取向的父亲职业差异显著(p<0.05),研究型职业取向的母亲职业差异显著(p<0.05)。⑥职业取向总体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艺术型职业取向的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显著(p<0.05),研究型职业取向的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显著(p<0.05)。(2)职业取向的职业兴趣分量表均值差异:除社会型职业兴趣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职业兴趣分量表均值均具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3)职业取向的16PF分量表均值差异:除乐群性、敏感性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恃强性、紧张性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16PF分量表均值均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4)职业取向与职业兴趣的符合情况:总体符合情况具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以完全不符合的居多,其次为基本符合的,最低为完全符合的。其中现实型、艺术型的符合情况差异显著(p<0.05),研究型的符合情况差异极其显著(p<0.01)。(5)不同专业的职业兴趣分量表均值差异: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兴趣分量表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专业学生的职业兴趣分量表均值均具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6)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的影响因素:①现实型职业取向的影响因素为母亲无职业、物理专业、计算机专业、社会型职业兴趣;②研究型职业取向的影响因素为母亲受教育程度、物理专业、计算机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乐群性、敏感性、紧张性;③艺术型职业取向的影响因素有性别、美术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艺术型职业兴趣、社会型职业兴趣、企业型职业兴趣;④社会型职业取向的影响因素有物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法律专业、艺术型职业兴趣、社会型职业兴趣、企业型职业兴趣;⑤企业型职业取向的影响因素有:父亲工人、美术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社会型职业兴趣、企业型职业兴趣、独立性;⑥常规型职业取向的影响因素有:性别、父亲商人、美术专业、艺术型职业兴趣、兴奋性。结论:1.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总体表现出一定的性别、专业、父亲职业差异,而无明显的城乡、家庭月收入、母亲职业及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的差异。2.不同专业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取向及相关影响因素存在有显著差异性:如物理专业主要以现实型、研究型和企业型职业取向居多,计算机专业主要以现实型、研究型和社会型职业取向居多,美术专业主要以艺术型和社会型职业取向居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以企业型职业取向居多,而教育技术学、法律专业均主要以社会型和企业型职业取向居多。另外,现实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职业取向表现出一定的性别、专业差异;研究型职业取向表现出一定的性别、专业、城乡、母亲职业、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艺术型职业取向表现出一定的专业、父亲职业、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3.不同职业取向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兴趣有一定的差异。4.不同职业取向大学毕业生的16PF有一定的差异。5.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与职业兴趣的符合情况差异显著,且不太理想。6、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受职业兴趣、人格因素和性别、专业及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