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系统的调查,比较了福建省将乐县不同营林措施马尾松林分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分析了福建省永安市不同程度人为干扰马尾松林分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了福建省武夷山市不同防治措施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结果如下:1.在将乐县对采用不同营林措施促进森林健康的马尾松林分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统计,2009年4月-2010年3月,5种(补植、疏伐、补植间伐、套种、马尾松未经改造纯林即对照)营林措施共捕获节肢动物标本25189号,各营林措施及对照所获得节肢动物个体数量大致相似,而其物种数和功能团的组成则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各营林措施林分中膜翅目、双翅目、蜘蛛目物种数量明显多于未进行营林改造措施林分,从功能团来看则是中性功能团物种及个体数量均明显高于未进行营林措施改造的林分,各营林措施林分功能团物种和个体数量均以植食性和捕食性功能团数量较多,其中未营林措施林分节肢动物林分植食性功能团物种数及其个体数数量占其林分总量的比重明显高于营林措施的林分。通过对各管理措施节肢动物多样性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未进行营林措施林分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以及优势集中性指数( C )与各营林措施林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科学营林措施增加了林分节肢动物多样性和均匀度,而降低了林分节肢动物优势集中性。2.不同程度人为干扰马尾松林分节肢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统计,不同程度人为干扰(轻度、中度、重度、未干扰)共获得节肢动物标本21835号,不同程度人为干扰对马尾松林分的群落物种数量产生了影响,表现为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其物种数量呈现减少趋势;而随干扰强度加强的同时,群落节肢动物个体数量则有增加趋势。总体看来,人为干扰的加剧马尾松林分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发生变化,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降低,均匀度发生变化,物种数量减少,优势集中性增加,林分抗虫能力显著降低,造成了主要害虫的间歇性成灾,导致马尾松生长势衰退。3.通过2009年3月-12月,对武夷山景区采用不同防治技术措施的马尾松林分进行节肢动物群落调查,获得标本8908号,分属2纲16目81科191种。采用化学防治技术措施的林分共获得标本131种,2184号,生物防治技术措施的林分共获得标本143种,3302号,未进行防治的林分共获得标本137种,3422号。采用化学防治的林分所获得节肢动物标本种类和个体数均低于生物防治和对照处理林分。通过对不同防治技术措施进行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优势集中性、均匀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喷洒25%阿维灭幼脲生物复合剂对马尾松毛虫进行防治,降低了群落节肢动物多样性和均匀度,而增加了其优势集中性。通过分析,化学防治对于林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为明显,而对下木层影响则较轻。生物防治技术措施林冠层与下木层均保持着复杂的群落结构和较高的群落多样性,其中双翅目中性昆虫的物种和个体数量均明显高于其它防治技术措施。4.通过上述调查与综合分析,笔者认为: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特点可作为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外界干扰造成的森林群落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变化对该群落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影响是明显的。具体表现为节肢动物多样性的降低,食叶害虫数量显著增加,进而发生部分害虫的间歇性爆发,林分生长势严重下降,抵抗力减弱,部分次期性害虫演替为主要害虫,严重为害到林分生态及经济效益的正常发挥;而科学的营林技术措施及防治技术措施,能使林分保持了较高的节肢动物多样性,捕食性及寄生性昆虫及蜘蛛对于植食性害虫种群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