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合细菌(PSB)是一类能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作供氧体兼碳源,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肠道菌群是机体肠道内存在的一群当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不会表现出异常或致病现象,并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微生物。本试验的光合细菌是活菌的形式进入机体肠道内,会影响机体的肠道菌群的变化。硒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微量元素,而我国是一个土壤普遍缺硒的国家,因此补硒对人和动物来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无机硒吸收难,毒性大,利用光合细菌将无机硒转化为吸收好,无毒性的有机硒,既发挥了光合细菌的生物学功能,又同时补充了硒,因此,本试验对光合细菌转化富硒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1.光合细菌对鸡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目的了解正常鸡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光合细菌对鸡肠道回、盲、直3个肠段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分别选取0、3、10、20、30、40、50日龄鸡,饲喂光合细菌的试验组分别选取第10、20、40(40日龄后停喂光合细菌)、50日龄鸡为样本,采用PCR-DGGE法以及对10日龄回肠段DGGE图谱特殊条带进行回收克隆测序来对其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回肠段的对照组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30日龄前,随日龄增加多样性指数由低逐渐升高,30日龄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40日龄后又有所回升,盲肠段的对照组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10日龄前,随日龄增加多样性指数由低逐渐升高,10~30日龄是一平台期,30日龄后开始下降,直肠段的对照组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20日龄前,随日龄增加多样性指数由低逐渐升高,20日龄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30日龄后又有所回升;回肠段的光合细菌组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10日龄多样性指数最高,10~40日龄持续下降,停喂光合细菌后有所回升,盲肠段的光合细菌组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10~20日龄缓慢升高,20日龄达到最高后持续下降,直肠段的光合细菌组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10日龄多样性指数最高,10~40日龄持续下降,停喂光合细菌后有所回升;光合细菌组和对照组相比,多样性指数下降趋势更剧烈,均有向低于对照组多样性指数的趋势发展。10日龄测序结果得到了与乳酸菌、肠球菌、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4种可培养的细菌的16S rRNA基因具有同源性的序列,3组序列与未可培养细菌的16S rRNA基因具有同源性的序列,光合细菌组比对照组多的一条带的序列与大肠杆菌和未可培养的变形菌门细菌的16S rRNA基因具有同源性。结论鸡正常肠道凶群多样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同时光合细菌对鸡肠道各区段的菌群多样性在饲喂的不同时间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光合细菌有利于缩短肠道菌群多样性达到峰值的时间,但长期(超过10~20天)饲喂光合细菌就会降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因此不适合连续饲喂。鸡10日龄时,回肠段肠道正常菌群基本建立,其中除了通常认识的可培养的细菌外,还有一部分未可培养的细菌。2.光合细菌富硒条件的研究目的筛选出光合细菌高效率转化富集硒的培养条件。方法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硒含量,以亚硒酸钠添加量、细菌接种量和培养时间作为试验因素,由单因素试验选取3个不同水平设计正交试验。结果正交试验得出培养时间和亚硒酸钠添加量为影响光合细菌富硒能力的重要因素,三个因素的F值均不显著。结论最佳富硒培养条件是亚硒酸钠添加量为100μg/mL、细菌接种量为15%以及培养时间为5天。3.光合细菌富硒颗粒剂的制备研究目的把富硒的光合细菌制成颗粒剂,并了解其稳定性和补硒效果。方法采用湿法制粒法制备颗粒剂,根据行业标准检测光合细菌富硒颗粒剂的质量,并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其40℃、50℃、60℃不同的干燥温度在不同放置时间后的活菌数,富硒颗粒剂饲喂鸡,测定鸡血液中的硒含量。结果质量检测均达到标准;测得的活菌数随放置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随干燥温度升高而降低,但是减少的幅度很小;富硒组的血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富硒组血硒含量持续增加,4天后趋于稳定。结论颗粒剂制备选择的干燥温度最好为40℃,制备的光合细菌富硒颗粒剂稳定性较好,但具有明显的补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