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城镇化进程中蒙古族传统文化传承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b9912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历史悠久,城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内蒙古城镇化与城镇体系的发展既有优势所在也有制约条件。优势条件有:1.视野辽阔,边境线长,可形成发展边贸性陆路口岸城镇。2.牧业发达,有利于形成和发展独特的以畜产品集散和草原观光为主的草原性城镇。3.资源丰富,有利于形成以煤炭、石油为重点的能源化工基地和以钢铁、稀土为重点的重工业基地和工矿型城镇。4.在自治区东中西合流冲击平原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集约程度高,有利于形成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城镇。5.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利于多民族的和睦相处,促进着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指导着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制约因素有:1.经济发展基础较弱,资金积累严重不足。虽然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将其转化为支柱型产业还存在着一些障碍。2.一、二、三产业结构及内部结构分配不合理,这种情况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城镇的发展起到严重的制约作用。3.干旱缺水问题严重影响着城镇体系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发展。4.由于东西跨度大,导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西部荒漠面积大,生产力较低,气候恶劣,不利于城镇群网形成。5.人力资源总量较多,但缺少高素质的科技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对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6.区域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尤其是广大的农村牧区,交通闭塞、通讯落后、信息不灵,有些村和嘎查至今没有通电,生产和生活还没有保障,脱贫奔小康的任务仍十分艰巨。7.思想和观念还需进一步更新,摆脱小农经济意识和地方经济保护主义的束缚,走高效农牧业和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总之,内蒙古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广褒的国土,丰富自然资源,优越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初具规模的经济基础,逐步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设施,将有助于自治区城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受到一些限制因素的制约。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化发展为背景,以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为研究对象,对当前蒙古族传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调查,分析城市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以此为背景,来探讨城镇蒙古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和传承的对策建议,为弘扬发展我区蒙古族传统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学术性的支持。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对城镇化和民族文化的概述,分析了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现状,总结了蒙古族传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且详细阐述了城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二是阐述了城镇化进程促进了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四个方面,即传统文化延续了城镇的文化传统,增强了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视;优化了和谐城镇的生态环境,改善了民族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开展了传统文化的学校教育,改善了民族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了解到城镇化进程给蒙古族传统文化传承带来的负面影响。四是针对内蒙古自治区所拥有的蒙古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提出相应的措施。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省市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情况采取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山禁牧”、“划区轮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禁牧、休牧、轮牧成为内蒙古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结果却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原因何在?如何才能对症下药?
高校开展美育工作必须以艺术教育的改革作为工作核心,并且要将其划分为高校普及艺术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以及艺术师范教育三个重点领域,同时还要加大美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力度.
色彩风景写生课,是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然而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单独设置的,它们之间会形成串联的一整套体系,环环相扣,互相产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位
为了探讨寒地玉米最佳追氮方式,通过大田试验,在追氮总量115 kg hm-2不变条件下,测定玉米主要生育时期根、茎、叶干物质量;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及氮肥利用率,分析不同追氮
人口流动是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流动与迁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本篇论文以少数民族村医张孝祥为调查对象,从制度、医疗文化和民俗文化三个方面展开了对他的介绍。  在制度方面,他随着医疗制度的变化而不停地变换着官方身份——从赤脚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