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厚板理论的桩筏基础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层建筑设计中,垂直、水平荷载都很大,天然地基承载力往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从而使桩筏基础成为被普遍采用的基础形式。而且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要求现代高层建筑的层数越来越多,体形的变化也更加复杂,这就使得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厚度越来越厚,形状也趋于不规则。对于这类桩筏基础,若仍然采用经典的薄板理论进行分析,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板厚度的增加,横向剪切变形不可忽略,Kirchhoff假设不再成立,薄板理论已不能给出正确的解答,横向剪切变形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因此用一般通用程序中的薄板单元进行分析,除存在针对性不强的弊病外,而且不能正确地输出板的横向剪力,设计者宁可采取保守的做法,为减小基础的变形,防止结构的破坏,一味地增加板厚和配筋量而造成材料的很大浪费。 中厚板理论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本文系统地介绍了Kirchhoff薄板和考虑横向剪切力作用的Reissner中厚板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薄板、中厚板理论的两种不同假设,找到了二种理论主要区别。从弹性力学的变分法原理出发,简单介绍了有限单元法。 在此基础上,结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外科病房大楼工程,在考虑地基、桩和筏板的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以基于三维空间理论的实体有限单元模型为衡量标准,对同一结构(筏板)分别用薄板和中厚板单元建立有限单元模型进行计算。计算时重点选取了从筏板施工开始至主楼结构封顶的全过程中具有代表性7次荷载进行模拟。比较了三种模型相关的计算结果并且结合筏板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验证了工程设计单位的计算假定和设计方法。 我国现行规范中尚无桩筏基础的设计规范。而且迄今为止,对桩筏基础的设计计算,也没有统一的、完整的计算方法。本文对制定未来的桩筏基础中筏板的统一的、程式化的设计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在道路工程中,经常采用CFG桩、素砼桩等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土路基。在取得良好处理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如沉降过大、沉降差过大甚至路基失稳等工程问题。本文从弹性理论中
长江下游地区第四纪沉积物厚度较大,且层状构造明显。此区域在今后数十年处于中强震频发区,因此分析新近沉积土的动力特性以及深厚软弱场地地震效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应
  本文对预应力筋在框架弹性振动时的运动和耗能进行了理论研究,对预应力筋的滑动耗能效应进行了精细分析和实用分析,考虑预应力筋对构件变形曲线的影响,推导出框架梁的变形曲
该论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船舶撞击桥梁的风险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船舶撞击桥梁事件发生概率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船舶撞击桥梁的风险分析概率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计算了崇
结构损伤必然会在结构的动力特性上得到反映,而且应变类结构动力参数比位移类结构动力学参数对结构损伤更为敏感.因此可以依据结构动力特征的变化来判断和识别结构的损伤.本
该文在立体车库钢结构系统设计方法方面,针对结构设计的复杂性,跳出传统的设计思路,尝试探索一种全新设计方法——基于简模型和全模型的人工神经网络映射建模及离散优化设计
作为一种传统的结构形式,砖砌体结构以其造价低廉、建造快速而广泛用于住宅、办公楼、学校等多层建筑中。砖砌体是由砖和砂浆砌筑而成,由于二者之间粘结力较弱,决定了砖砌体
土体地震反应以及地震动的空间特征是地震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三维土体对SH波、P波、SV波散射的数值分析方法。通过与解析解进
在设计结构控制体系的时候,结构工程师往往假设基底是固结的,这样做在地基刚度比较大时是可行的,而在软弱地基时则不一定合理。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移除这些假设,考虑土-结构动
本文首先讨论了桅杆的动力特性,对一工程实际桅杆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杆身采用空间桁架分析模型,对其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了时域内桅杆结构动力响应的计算方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