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盈余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股东、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评价企业管理者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会计盈余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既有数量特征又有质量特征。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只是盈余的数量特征,即盈余的大小,很少关注盈余的质量特征,即盈余的质量(或称之为品质)。近几年来,国内外会计界不断曝光的造假事件使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认识到会计盈余质量特征的重要性。但国内外目前还没形成一套公认的盈余质量评价体系。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数量与日俱增,如何分析评价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目的就是希望以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至2009年有关财务数据为样本,通过对其盈余质量进行评价,探索出一条评价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新路。首先,本文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明了盈余质量的涵义、内容及表现形式;阐述了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的基础理论,探讨了盈余质量与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的关系;并剖析了影响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系统因素和非系统因素。其次,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特征分析,提出了应从盈余的收现性、持续性、安全性及成长性等四个维度设计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这些评价指标划分为三大类型,即正向型、适度型和逆向型指标,更利于盈余质量的科学评价。再次,根据客观赋权法—熵权法及灰色定权聚类理论的基本思想,结合本文建立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灰色定权聚类评价模型。本文以63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运用所建模型对2007年至200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得出63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所属灰类,并根据聚类结果对三年均处于“差”灰类的12家非ST公司和盈余质量变化较大的14家公司作了详细分析,将这些公司的盈余质量按照四大特征指标逐一分解研究,得出持续性指标和成长性指标是影响此类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低下或不稳定的重要指标,故此类公司可以从这两方面指标入手,努力提高其盈余质量。为检验灰色定权聚类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本文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作模型对比,并将两种聚类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以ST公司所占“差”类公司的比例和百强企业所占“优”类公司的比例作为评判标准,比较两种模型的优劣,可以看出基于灰色定权聚类模型得出的结果更具合理性。此外,本文随机抽选了20家ST公司2010年的财务数据,利用灰色定权聚类对其盈余质量进行评价,得出大部分ST公司的盈余质量落在“中”、“差”灰类中,进一步验证了此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得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普遍不高的结论,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从会计技术、会计管制、法律环境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优化盈余质量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