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顶槅是中国传统建筑室内上部一种露明可见,经过艺术处理的构造。到目前为止,对顶槅的既有研究局限于装饰。事实上,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顶槅是调整空间性态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对中国传统建筑中顶槅与空间的关系作初步的研究。本文第一章,先界定了顶槅、空间、藻井、天花、轩五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第二章从史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建筑中顶槅的发生、发展、流变,作初步的梳理。先秦时期产生了藻井的雏形;秦汉时期出现简单的斗四藻井与覆斗形藻井;南北朝增加斗八藻井,产生平棊、斗四天花、人字坡,出现彻上明造;唐代出现平闇、双层天花组合(平棊与平闇)、简单的海墁天花、纸糊顶棚等多种天花形式;宋朝分平棊、平闇两种,藻井分斗八藻井、小斗八藻井两类,同样有露明的情况;明代以后出现各式轩;清代出现硬天花、软天花等,藻井的形制也更加复杂多样,产生了四角藻井、八角藻井、圆形藻井等,同时,小斗八藻井亦逐渐简单化。第三章,分析顶槅的构成元素与性态。分别对彻上明造,以及各类天花的性态进行探讨。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讨论了中国传统建筑中顶槅对空间的影响,分别从实体空间、心理空间两个角度,探析建筑群的顶槅与空间的关系。论文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顶槅除了装饰,还有调整空间的作用。与隔断或扇面墙对空间之分割的封闭性不同,也异于挂落飞罩对空间之划分的过于僵硬,顶槅具有可分可合的特征,以保证空间的流动性与序列化。顶槅有划分与限定空间、连贯与整合空间、内引与外引空间等作用,同时顶槅还存在着能影响人的空间尺度感受等心理作用。从而使得中国传统建筑中,双坡屋顶产生的以脊檩下部为中心的单一空间,衍生成多种空间形式,满足了不同功能的各类建筑所提出的诸多空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