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通过本次研究观察了解浅刺法在周围性面瘫不同时期的针刺影响效果。2.根据目前现有的2种量表做本次研究观察了解量表之间的优缺点。3.完善周围性面瘫的诊断评估以及提供更好的介入时机。方法:参照吴江主编《神经病学》第2版,其病历采集来自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病患60例,纳入治疗组29例,对照组26例,共55例患者。1.治疗组:急性期(57d)穴位:阳白、四白、地仓、颊车、颧骼、风池、列缺、合谷(对侧)、下关为主穴。治疗方法:本组的患者治疗过程分2个阶段。患者穴位局部进行消毒,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器械厂生产华佗牌0.30-0.35mm×40mm毫针)使用浅刺法针刺以上穴位(面部穴位进针0.8-1寸、用平刺或斜刺进针,合谷四肢部穴位均以逆经斜刺),调整进针角度与深度后施以捻转手法平补平泻,待患者获得得气感(表现为酸麻肿胀,若患者有触电样感时提针少许)留针30min。患者病程进入7d后除了给予上述针刺操作外,同时再加上XS-998型光电治疗仪进行电针治疗,设定波型f2型接在患者患侧的阳白、四白、地仓、颊车,同前留针30mm。每日1次,每周6次(周日停),6次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结果。2.对照组:恢复期(>7d≤3个月)穴位:阳白、四白、地仓、颊车、颧露、风池、列缺、合谷(对侧)、下关,选择穴位同治疗组。治疗方法:患者在急性期7d内不给予治疗,治疗均在7d后恢复期。治疗前患者穴位局部消毒,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器械厂生产华佗牌0.30~0.35mm×40mm毫针)使用浅刺法针刺以上穴位(面部穴位进针0.8-1寸、用平刺或斜刺进针,合谷四肢部穴位均以逆经斜刺),调整进针的角度与深度后施以捻转手法平补平泻,待患者获得得气感后(表现为酸麻肿胀,若患者有触电样感时提针少许)加上XS-998型光电治疗仪进行电针治疗,设定波型f2型接在患者患侧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留针30min。每日1次,每周6次(周日停),6次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结果。观察指标使用的表格为House-brackmann (H-B)以及多伦多Sunnybrook表格进行双重评分,观察时间为4周以针刺时间开始计算。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其中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果:1.经House-brackmann(H-B)表格评估后再行统计分析比较:经t检验,治疗前两组House-Brackmann统计结果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周后P=0.01,有统计学差异,说明House-Brackmann统计结果急性期组明显高于恢复期组;治疗2周、3周及4周后P均<0.0001,具有极显著差异,说明House-Brackmann统计结果急性期组远高于恢复期组。经χ2检验,χ2=50.32,P<0.0001,具有极显著差异。2.经多伦多Sunnybrook表格评估后再行统计分析比较:经t检验,治疗前两组Sunnybrook统计结果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周后P<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Sunnybrook统计结果急性期组明显高于恢复期组;治疗2周、3周及4周后P均<0.0001,具有极显著差异,说明Sunnybrook统计结果急性期组远高于恢复期组。经χ2检验,χ2=49.56,P<0.0001,具有极显著差异。结论:1.2种表格计算结果均指向一个方向。治疗1周后开始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浅刺法在急性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恢复期组;治疗2周、3周及4周后具有极显著差异,说明浅刺法在急性期组的治疗效果远高于恢复期组。2.不同的评分量表在实际临床研究使用时存在极大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