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灌注后处理中感兴趣区的选择对周围型肺癌CT灌注参数结果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56例后经由病理证实为肺癌的周边型结节和肿块行平扫、灌注扫描及常规增强扫描。
1.按照感兴趣区不同的划分方法分为3组。分析3组间诸参数有无统计学差异。
2.对每个病灶以B组及C组的测量方法在常规增强图像上测量CT值,比较两种测量方法所测结果无差异病灶灌注参数结果有无统计学差异。
3.观察病灶TDC的形态与位置。
结果:
1.BF、BV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S、patlakBV仅2组与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而TS、TP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2.在常规增强扫描图像中以B组及C组方法测量CT值无差异病灶,其BF、BV、PS、PatlakBV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
3.所有病灶的TDC曲线均呈速升一缓降形态,而后有一较长的平台期。绝大多数病灶的TDC峰值位于输入动脉之后,少数位于其前方。
结论:
1.周围型肺癌在CTPI后处理中感兴趣区的选择较为科学的方法是沿病灶边缘包括整个病灶,由此得出的参数结果更能够代表肿瘤实际的灌注情况而且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2.灌注参数图像与常规增强图像相比能更好地反应肺癌的血供情况。
3.CT灌注成像对肺癌血供来源的判定有可能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