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承担着造就人才的神圣使命,我国的高等教育正从“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何确保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是普通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高等农业院校的部分教师、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对我区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质量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调查中,笔者选取了其中一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随机抽取了140名教师、300名学生以及与其相关的两家用人单位。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区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质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区高等农业院校连续几年扩招,造成办学经费紧张、办学条件差的局面;第二,农业院校的录取分数大大低于同等水平的理、工、医、师范类院校,生源质量不高;第三,课程内容陈旧,课程功利主义色彩较浓,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所占比重小;第四,师资队伍数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第五,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第六,教学质量管理意识落后,行政决定在我区高等农业院校中依然是基本的教学管理方式。 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的基本观点是:第一,对教学质量的构成要素重新认识,主张用“四要素”来定义教学质量。以往的研究认为,教学质量是由教授质量、学习质量、管理质量组成,本文认为,教学质量主要是由课程质量、教师教授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学管理质量四要素构成,课程质量也是构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第二,教学质量对整个教学过程而言,是一个综合的动态发展的系统,其中,课程质量、教授质量、学习质量和管理质量是教学质量系统的四个子系统,这四个子系统是密切联系、协调发展、缺一不可的,系统整体发挥的作用大于四个子系统的作用之和;第三,教学质量研究考察的首先是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院校能否培养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第四,主张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应用到我区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中,使影响教学质量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专人负责,层层把关,做到“零缺点”管理,采取预防性措施,消除所有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使教学的中心地位真正在我区高等农业院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