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民居是过去农耕文明的物质载体,人与相邻、人与社会、人与天地和睦相处的生活象征,传统人居环境的微观缩影。在过去快速化的城镇建设中,曾出现缺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热衷西方外来文化、崇尚商品经济利益等不良现象,使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被人们淡忘。当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建筑保护等诸多政策、学术观点提出时,人们重新意识到传统民居对塑造城市特色空间的重要性。 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2300多年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地形地貌、自然气候等现象特征,造就了该地区传统民居“青瓦出檐长,穿斗格子墙。悬崖伸吊角,外挑跑马廊”的建筑形态与朴素飘逸、淡雅的建筑风格。成都市政府为了保护川西民居在城市空间遗留的珍贵资源,划定了四大历史文化街区:文殊坊、宽窄巷子、大慈寺、水井坊。该四大历史文化街区是成都传统民居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写照,从2000年至今,四大历史文化街区先后面临改造,除水井坊项目外,其余项目皆以完成,体现了近10年来成都城市更新与城市记忆的共生发展。 笔者结合多年成长环境与实践经历,以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范围,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提取街区民居共有的空间特征“院落空间”作为重点对象,以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为出发点,挖掘院落空间的相关设计理论、原型特征、演变机制等。在实证分析中,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为设计背景,归纳时代变迁下院落建筑设计的演变规律,思考传统院落空间在城市街区更新中的传承与更新;领会传统院落空间在城市更新中院落功能的演变与适宜;探寻传统院落空间人性化功能的体现与表达。以适应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时代需求,传承与创造未来的城市记忆与街区特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