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50岁以上老年人视力不可逆性损害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根据2016眼科临床指南可将AMD分为早期AMD,进展期AMD和晚期AMD,其晚期分为干性AMD和湿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形成是湿性AMD的特征性改变,是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湿性AMD的治疗主要以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为主,但部分患者经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后视力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尤为重要。肝脏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是配体激活核转录因子,属于核受体超家族。LXR主要有LXRα(NR1H3)和LXRβ(NR1H2)两种亚型。LXR的靶基因主要包括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 A1,ABCA1)和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 G1,ABCG1)。LXR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胆固醇代谢,但新的研究则证实LXR具有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炎症与胆固醇代谢紊乱在AM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促发炎症及其维持其炎症环境的机制尚不清楚。作为一种由氧化型胆固醇激活的核受体,LXR参与一系列脂质代谢和炎症基因表达的调控,可能成为治疗湿性AMD的一个新的重要靶点。目的探索LXR及靶基因ABCA1和ABCG1在湿性AM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本院眼科门诊湿性AMD患者23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23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年龄、性别等病史资料,通过抽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采用事实荧光定量PCR(q RT-PCR)的方法检测LXRα,LXRβ及靶基因ABCA1和ABCG1的m RNA的表达水平。此外,采用q RT-PCR的方法检测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及IFNα,IFNβ,IFNγ的m RNA的表达水平。使用LXR激动剂TO901317处理PBMC,观察LXRα,LXRβ及靶基因ABCA1和ABCG1的m RNA变化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ROC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与正常人相比,纳入病例中在年龄,性别,血脂相关水平(包括TC、TG、HDL、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相比,湿性AMD患者中LXRα,LXRβ及靶基因ABCA1和ABCG1的m 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ROC分析可知:LXRα检测结果的ROC之AUC为0.875(95%置信区间为0.7649-0.9858),LXRβ检测结果的ROC之AUC为0.900(95%置信区间为0.8020-0.9986),ABCA1检测结果的ROC之AUC为0.878(95%置信区间为0.7723-0.9840),ABCG1检测结果的ROC之AUC为0.905(95%置信区间为0.8126-0.9990)。(3)TLR4,IRF3及IFNγ的m 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5),而IFNα,IFNβ的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使用LXR激动剂TO901317处理PBMC后,在PBMC中LXRα及靶基因ABCA1和ABCG1的m 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LXRβ表达无统计学差异。(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LXRα与TG具有负性相关性,而LXRβ、ABCA1、ABCG1与TC,TG,HDL,LDL均无相关性。结论1.外周血中LXRα、LXRβ、ABCA1和ABCG1的表达水平下降提示与湿性AMD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诊断和治疗湿性AMD的一个新靶点。2.由于LXR主要作用是调节胆固醇代谢及抑制炎症反应,且基于AMD与脂质代谢与慢性炎症相关,我们猜测LXR是调节胆固醇及慢性炎症的中间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