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东北黑土区承担着我国粮食生产的重任。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作物产量的盲目追求、不合理施用化肥等因素,导致黑土质量严重退化,土地生产能力降低。因此,科学保护与改良黑土区土壤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中国用仅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6.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20%的世界总人口,在此背后,化肥对粮食增产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但随着化肥施用量逐渐增加,施用过量化肥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效率和农作物增产效率,还对我国农业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903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黑土区承担着我国粮食生产的重任。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作物产量的盲目追求、不合理施用化肥等因素,导致黑土质量严重退化,土地生产能力降低。因此,科学保护与改良黑土区土壤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中国用仅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6.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20%的世界总人口,在此背后,化肥对粮食增产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但随着化肥施用量逐渐增加,施用过量化肥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效率和农作物增产效率,还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同时满足粮食产量的增长,是我国实现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亟需面对的难题。近年研究表示,秸秆碳化还田是一种避免秸秆资源浪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低碳环保的同时促进农业健康发展。目前关于生物炭的单因素研究较多,但在生物炭与氮肥耦合对黑土区水氮利用效应影响方面研究仍然较少。为此,于2021年在位于东北典型黑土带上的东北农业大学移动式防雨棚内开展了黑土区玉米炭氮耦合的水氮利用效应盆栽研究,采用二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206),以生物炭量、氮肥量为试验因子,共设置6个处理,每个处理三次重复,对玉米生长动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等指标进行观测,分析不同处理对上述指标的影响,阐明黑土区玉米炭氮耦合的水氮利用效应。结果表明:(1)适量的生物炭配施氮肥可提高玉米株高、茎粗及叶面积指数。随着玉米生长,生物炭配施氮肥对玉米株高的提高效果逐渐减弱,苗期氮肥耦合对玉米株高的提高效果最强,灌浆期最弱;对玉米茎粗的提高效果先增强后减弱,拔节期氮肥耦合对玉米茎粗的提高效果最强,灌浆期最弱。在C2N3处理的条件下,各生育期的株高、茎粗及叶面积指数均为同时期所有处理中的最大值。在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施用少量氮肥时,施加生物炭对玉米株高、茎粗及叶面积指数有显著增加作用,且施加生物炭对苗期和拔节期玉米株高的提高作用显著大于抽雄期和灌浆期,对抽雄期和灌浆期玉米叶面积指数的提高作用显著大于苗期和拔节期;当施用高水平氮肥时,适量施加生物炭对玉米株高、茎粗及叶面积指数有增加作用,而过量生物炭则会抑制玉米株高、茎粗及叶面积,且随着玉米生长,过量施加生物炭对玉米茎粗和叶面积指数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2)适量的生物炭配施氮肥可提高玉米产量、穗长、穗茎、百粒重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苗期、拔节期的耗水模系数WOC与耗水强度DWC,降低抽雄期和灌浆期的WOC与DWC,使得玉米耗水过程提前,并能够减少玉米耗水量。在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施用少量氮肥时,施加生物炭对玉米产量、穗长、穗茎和百粒重有显著增加作用;当施用较高水平氮肥时,适当施加生物炭对玉米产量、穗长、穗茎和百粒重有提高作用,过量施加生物炭则会降低玉米产量、穗长、穗茎和百粒重。在各处理中,玉米产量、穗长、穗茎、百粒重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最多的均为C2N3处理;耗水量降低最多的为C3N3处理,相较对照处理耗水量降低了7.5%。(3)适量施加生物炭对土壤p H值、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速效钾含量、碱解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有提高作用,施加氮肥对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提高作用,同时会降低土壤p H值、总有机碳含量、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当施氮量固定在同一水平时,施加生物炭对土壤p H值、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有提高作用,适量施加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而过量施加生物炭则会降低土壤碱解氮含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通过对炭氮不同配比条件下的5个土壤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各处理因子综合得分显示:综合肥力评分最高的处理为C2N3处理,此时土壤肥力最有利于玉米生长。(4)生物炭配施氮肥可以提高单株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总量、籽粒氮素含量和籽粒氮素分配比例。在同一施氮量情况下,当施氮量固定在同一水平时且施氮量较低时,施加生物炭可以提高单株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总量和籽粒氮素含量;当施氮量固定在同一水平且施氮量较高时,适量施加生物炭可以提高单株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总量和籽粒氮素含量,而过量施加生物炭则会降低单株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总量和籽粒氮素含量;单株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总量、籽粒氮素含量和籽粒氮素分配比例提高最多的均为C2N3处理。在同一施炭量情况下,各炭氮耦合处理的氮素吸收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在施氮量相同情况下,各炭氮耦合处理的氮素吸收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利用效率随着施炭量的增加呈二次抛物曲线趋势。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在C1N1处理处达到最大,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利用效率最大的均为C2N3处理。
其他文献
洪水灾害作为一种具有突发性、多发性、不确定性和高危害性的自然灾害,其恢复力时空演变特征、关键驱动因子及其影响机制的精确识别已经成为防灾减灾研究的热点。针对洪水灾害恢复力缺少相对客观、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选择与应用缺乏可靠性比较,关键影响因子识别与驱动效应剖析不够全面等问题,本文以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下辖15个农场为研究区,探索了其降水复杂性特征,结合降水复杂性测度结果搭建了区
三江平原是以绿色粳稻为主的国家商品粮基地,水田面积已达3481万亩,现有灌区大部分灌排渠系分开布置,占用土地资源较大。现有水田以地下水灌溉为主,地下水已处于超采状态,灌溉用水保障程度低,为适应供给侧农业改革的新要求。为此在灌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提出一种利用现有排水沟道为基础,改造成为既可以承担灌溉任务,有可以承接排水任务的灌排两用模式。灌排两用渠道布置研究,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求进行现代化灌区节水改造
冻融循环过程是广泛存在于季节性冻土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其显著影响着土壤理化性质与内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关系到季节性冻土区农田土壤养分与能量的迁移转化过程,如何通过干预调控,有效发挥冻融循环过程在冬季休耕期对于土壤性能与作物生境的修整作用已成为热点研究问题。本研究立足于松嫩平原,通过室内试验表征现象与室外试验规律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在室内试验中,采用松嫩平原三种典型土壤(黑土、白浆土和草甸土),以冻融循环
近年来,针对全国大中型灌区普遍存在的设计标准低、配套程度差、老化损坏严重、用水效率低、管理体制不顺以及经营体制不活等问题,特别是我国北方灌区,存在沟渠冲淤、骨干渠道衬砌不足等问题,水资源严重浪费,影响灌区总体效益发挥,我国已开展大范围系统的整改,以加快我国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提高农民收入。为充分利用自然优势,确保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转,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我国近年来已对大型灌区的骨干工程实施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闲置土地日益增多,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虽然政府已出台许多政策去解决农村闲置土地问题,但农村地区历史性遗留问题较多,目前仍然存在农村环境相对较差、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闲置土地管理系统不健全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涟水县农户闲置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了解农户在
近年来实体零售场所的增多、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以及国内消费总体趋缓的大背景,使购物中心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长均大幅放缓。包头市摩尔城是包头市具有代表性的综合零售企业,集娱乐、餐饮、休闲、体验、购物于一身。在业态上,包头摩尔城匹配城市发展及消费需求,积极推进广场业态及品牌创新。正式运营两年多来,包头摩尔城面临多方面的竞争压力,迫切需要进行市场营销调整。本文采用文献法、实地调研法对包头摩尔城的市场营销进行
新时代,为农服务信息化模式加速融合创新,云上服务环境冲击着传统形式的服务经营方式,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对粮食公司创新发展信息化服务模式提出了迫切需要。对此,作为驻扎广袤农村一线与农村群众紧密相连的Z公司,需要不断前进摸索出更能适应局势变化的新型惠农服务模式,为更好、更全面地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确保粮食安全、增加粮农收入等要求,继而推出了“惠三农”服务平台
我国作为一个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水资源消耗的60%以上,且农业用水量中有90%以上用于农业灌溉,因此,对灌溉用水量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变化趋势以及驱动因子,并对各驱动因子的影响效能进行定量分析,识别关键影响因子,并根据各驱动因子对灌溉用水量的影响程度,提出节约灌溉水的可行性建议,对提高灌溉节水水平和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建三江垦区15个农场为研究对象,通过1995-2
水稻分蘖的形成看似平常实则过程非常复杂,遗传背景、内源激素、栽培环境中的营养元素等因素都会对水稻分蘖产生影响;同时水稻分蘖数与最终产量的形成紧密相关,所以利用各种方法挖掘水稻多分蘖材料并且克隆出优质的功能调控基因对于选育优良水稻品种与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研究材料是在水稻高世代品系P47-1家系中发现的自然突变体p47dt1,其主要的表型特征就是矮化多分蘖。在正常栽培条件
对玉米进行科学的水、氮管理是实现玉米高产、节约水肥资源的重要手段。河西走廊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广阔,充足的水肥供应是发挥玉米高产潜力的关键。针对河西走廊地区干旱缺水,水、氮利用效率低下的情况,本研究采用在玉米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三个主要生育期进行水分胁迫以及对玉米施加不同梯度的施氮量相交互的方式,本试验采用水分胁迫和施氮水平双因素交互试验,设计纯氮0(N0)、150(N1)、225(N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