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菜姑”是闽南民众对社会上一群带发修行、吃斋念佛的女佛教徒的俗称,本文将研究的触角投向这群特殊的宗教群体。在确定“菜姑”是佛教信仰者,厘清其源头于官宦之家女眷居家吃斋念佛的过程中,笔者发觉由于恼人的“发”,“菜姑”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面临着“是否为正统佛教女出家人”这一身份认同困境。为了具体探析“菜姑”的“身份认同”困境,本文的研究聚焦于闽南惠安县崇武镇的“菜姑”。基于实地走访调查,笔者发现崇武“菜姑”采取拟家庭式管理模式;“菜姑”寺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寺院,她们在寺中移植复制当地宗法制家庭模式。崇武“菜姑”虽出家于寺,但与世俗之家有着割不断的勾连;“菜姑”们为了立足于当地社会,采取一种策略性生存法则,并构建起自己的价值体系,形成自己的符号边界,取得了对本土日常宗教事宜的话语权。围绕“身份认同”这一议题,本文对崇武“菜姑”勾勒出一“身份的迷失”——“身份的塑造”——“身份的困境”——“身份转型”的清晰脉络,描绘出不同历史时期“菜姑”的不同际遇。最后,在探析“菜姑”这一宗教团体何以始终保持顽强的生命力之后,本文尝试对其转型与出路做出进一步探析,并对晋江南天禅寺、厦门雪峰寺、晋江庆莲寺三种发展模式做出解读,以期对始终受制于当地文化环境的崇武“菜姑”“身份认同”问题做出一种新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