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冲突是指冲突双方为个人,团体,社区,组织和人群的集合体。不同社会组织为了自己的利益冲突而竞争产生冲突。研究社会冲突能够揭示社会组织的合作意愿,对待冲突的倾向以及真正的权力集中。正确的理解和分析社会冲突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人际关系上讲究“和”。不同民族之间融合和包容性强。因此,研究社会冲突帮助加强民族平等与和谐。本文通过典型的社会冲突事件的个案研究,即新疆暴乱,探讨西方媒体如何再现社会冲突。新疆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然而,它也受到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困扰。新疆对于我国经济的融合,文化的同质和政治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冲突的存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国家来讲是必然的现象。2009年7月5日,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了打砸抢烧事件。国外多家媒体对此事件都进行了连续性的的报道。西方媒体的新闻话语怎样呈现有关新疆暴乱的社会冲突?西方媒体在对新疆社会冲突议题的报道中进行了怎样的话语实践?社会及文化语境如何影响这些特征及意识形态的选择?这是本文试图解决的几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典型的社会冲突事件-新疆暴乱的个案分析探索西方媒体如何再现社会冲突。具体来看,本文以费尔克拉夫的三向度模型和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基础,从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分析和社会实践分析三个向度对CNN新疆暴乱新闻报道进行研究.首先对CNN六篇具有典型性的新疆暴乱报道从词汇分类、及物性和情态等层面进行文本分析,探讨新闻话语如何构建了社会冲突事件;再通过对六篇新闻话语的互文性分析探索西方媒体进行了怎样的话语实践;最后援引了新闻学领域中的新闻价值标准等理论来合理解释所分析的语篇中文本分析和话语实践部分的选择。分析结果表明,新闻话语并不是客观独立的,新闻话语对社会冲突进行了倾向性的建构。CNN关于新疆7·5事件的报道中,运用了大量负面词汇来描写中国政府的态度及应对手段,在信源方面倾向于倾听热比娅及其支持者的呼声,及国外对于中国政府的批评,对中国政府在世界上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偏见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国民众对中国的印象及态度,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政策。本论文旨在提高读者在阅读社会冲突相关报道的批评意识和敏感度;同时给国内新闻工作者一个启示,在涉及国内社会冲突新闻报道时及时采取主动权,注意报道方法和策略,维护我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