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传者,甚至可以是把关人。这种说法意味着,随着自媒体的出现及其广泛应用,以传统大众媒介为中心的单向传播模式已然发生改变,转而发展成为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每个人都是传播的中心,每个人发布和接受信息的机会与权利都是均等的。但这种“去中心化”的发展模式并不意味着没有中心,虽然自媒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单向线性的媒介生态,但并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而是一个再中心化的过程,只是传播的中心被非专业的团体或个体取代,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短视频等自媒体。如今,本文的研究对象——微信公众平台俨然已经成为公众获取信息、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而作为其重要分支的情感类微信公众号更是通过发布的图文内容表达情感、引发受众情感共鸣,说服受众进行阅读、点赞、转发,从而收获了百万甚至是千万粉丝,是自媒体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势力。也正是此类微信公众号,打造了一篇篇堪称现象级的“10万+”爆款文章,引发了社会舆论的热烈反响,但因为其传播内容的独特性,同时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以权威新媒体检测平台之一的新榜相关数据为依据,收集10个研究对象在2018年10月——12月3个月内发布的1285篇阅读量为“10万+”的图文信息,通过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样本的文章数量、内容呈现方式、内容来源、文章类型等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霍夫兰的说服理论,从信源可信度、说服内容、观点组织方式、受众四方面对其使用的说服策略进行了具体描述和分析,找出了阅读量之所以高达“10万+”的原因。进而发现此类公众号虽然在情感说服中的成绩斐然,吸引了大量粉丝,但在传播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传播者职业道德素养的缺失,传播内容原创力度不足,同质化严重,传播方式上情感化表达过度,煽动受众情绪、标题党等。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传播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以事实为依据,坚持优质原创、把握说服尺度,理性引导受众、提高公民监督意识和媒体素养等一些策略性建议,以供情感类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参考,促进此类微信公众号的健康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