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融入世界,教育也逐步与世界接轨,由于社会的需要,以及受国外先进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与健康教育随之被推出,课程理念在于“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教育也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五大教学目标,强调“终身锻炼,终身受益”。教学目标的改变也必然引起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革新。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运用而生,如“俱乐部”式、“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三自主”的教学模式等。一些聚娱乐和健身于一体的教学内容引入体育课堂,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跆拳道、散手、体育舞蹈等。但这一系列的改革也反映出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即对人体的健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运动项目,如田径、体操等却逐渐淡出学校体育的课程体系,这与“增强学生体质”的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与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相违背的。因此,如何重新认识田径运动的价值,找到田径运动重新进入高校体育课程新体系的可行性方法和途径,重新确立田径运动的地位,充分发挥田径运动的健身功能,使其在“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下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认为,学生选择趣味性强的项目而不选或少选田径已是无可争辩的客观现实,不能回避,只能因势利导的适应这一现实。如果学生想提高所选专项的技能,都必须进行该专项的体能训练,而体能训练是须臾不能离开田径训练的。这同样是不容争辩的客观现实与规律。借助学生对专项的浓烈兴趣,将田径训练渗透到专项教学中去。此时的田径不再是昔日以田径竞技为核心的田径训练,而是与专项技战术紧密结合的田径训练,渗透式的田径训练不再单调枯燥与索然无味。学生在学习专项技术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田径训练,很可能成为田径爱好者,并受益终身。本人通过在网球专项教学中进行渗透式的田径训练实验发现:体育专项教学中进行渗透式的田径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实践能力的提高。这种渗透式的田径训练方法学生容易接受,且教学效果良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建议建议在其它专项教学中推广田径的渗透式训练,这将有利于专项技能的掌握和田径运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