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慢性盆腔炎经验方内服和消癥散外敷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评价该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医药防治慢性盆腔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湖北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属于湿热瘀结证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慢性盆腔炎经验方内服加消癥散外敷,对照组采用妇炎康复胶囊口服加消癥散外敷。两组均治疗3个月,评价治疗后的临床总体疗效、中医症状及局部体征的改善情况及用药安全性。2.治疗组给予慢性盆腔炎经验方,处方如下:当归15g、橘核15g、丹参15g、虎杖12g、路路通15g、延胡索12g、生牡蛎15g、皂角刺12g、荔枝核15g、香附12g、刘寄奴10g、两头尖12g,用药方法及剂量:水煎服,日一剂,取汁5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经期停用。对照组给予妇炎康复胶囊,药物成份为败酱草、薏苡仁、柴胡、川楝子、黄芩、赤芍、陈皮等。用药方法和剂量:口服,一日三次,一次4粒,经期停用,连续用药21天记为一疗程。两组均加湖北省中医院自制药物消癥散外敷(千年健、追地风、艾叶、羌活、独活、五加皮、乳香、没药、花椒等药成末),装入布袋内,蒸20分钟,趁热敷于下腹或腰骶疼痛不适部位,一天一次,每次半小时,每付药重复使用七天,经期停用,连续用药21天记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中医症状及局部体征情况,每两周妇科门诊复诊一次,记录中医症状、局部体征变化,治疗前后分别检查妇科阴式彩超,治疗期间进行安全性观察,治疗后观察3个月内复发率。3.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6.67%。经Ridit分析,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9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经Ridit分析,在下腹疼痛、带下量多、腰骶胀痛、经期腹痛加剧、神疲乏力、口苦咽干、小便黄的症状方面,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在上述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局部体征方面的比较: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在子宫活动度和压痛、输卵管增粗、增厚压痛(一侧)方面,P<0.05,说明治疗组在这两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4.研究结果表明:年龄、病程、病情对两种方法治疗本病的疗效对比无显著影响。年龄、病程对治疗组疗效无显著影响,而病情程度对治疗组疗效有影响。5.安全性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常规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这表明慢性盆腔炎经验方及消癥散用药安全可靠,尚无毒副作用。结论:导师临床运用慢性盆腔炎经验方内服结合中药消癥散外敷,能有效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在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和局部体征方面有明显优势,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