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铁路建设的投入,我国铁路运营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铁路运输在国民日常出行和经济交往活动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铁路线路时常经过地质灾害频发,地理环境条件复杂的区域,因此,铁路系统时常会受到外部突发事件的影响,造成线路区间和车站的能力下降,甚至造成相关路网区域内的行车中断,进而产生对整个铁路系统正常运营状态的扰动,给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和损失。因此,在紧急突发事件造成行车中断这一特殊条件下,针对列车运行径路的调整进行相关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论文将研究范围界定在安排列车进行迂回运行这一调整措施的范畴,以“突发事件下列车的可行径路”为研究对象,对突发事件下可行径路的生成以及径路的评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在生成列车可行径路集的基础上,对每一条可行径路进行综合评价的构想。通过综合考虑和分析每一条可行径路在突发事件下的线路状况、安全行车条件、通过能力、接发车能力等对列车迂回运行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确定列车最优的迂回径路,并得到径路的优先排序结果,为进一步安排列车径路的分配奠定基础。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铁路突发事件的定义进行了阐述,按照其产生的不同内因和外因,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阐述和归纳总结了折返、限速运行、停运、途停、反向行车、迂回运行等六种常见的列车运行调整的措施。(2)分析了在突发事件条件下,生成列车运行的可行径路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以径路的里程长度最小化为优化目标,构建了突发事件下可行径路集生成模型。在归纳总结有关前K条短路生成算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阐述了可行径路集生成的完整流程:首先,分析了不同中断场景下确定迂回径路起点和终点的情况;之后,以递归Dijkstra算法为核心,设计了可行径路集生成的算法,并分别阐述了基于限制里程和充足能力两种不同策略下的算法流程。(3)分析了在突发事件条件下,影响列车可行径路的评价的主要因素,从路网条件、安全性、时效性三个宏观因素入手,构建了突发事件下列车可行径路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每一个宏观层次下对应指标的内涵和度量方法;运用模糊层次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给出了确定权重的相应步骤和流程;针对指标数据动态性强以及度量标准不统一的特点,采用基于Topsis优先法与灰色关联分析结合的评价方法,对突发事件下的可行径路进行评价。(4)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可行径路集生成算法及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在突发事件条件下,列车行调人员具有不同偏好信息情况下的径路优先排序结果,模拟了真实现场环境下列车行调人员对可行径路进行评价决策的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