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其一,对贵州省螳螂目昆虫资源概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其二,通过对广斧螳进行人工饲养并结合野外采集观察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其三,对广斧螳秋末雌虫的营养组成进行分析并对其药食价值进行了评价。主要内容及结果简述如下: 1.在为期近三年时间的野外采集、调查的基础上,对贵州省螳螂目昆虫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际研究了500余号标本,共鉴定出螳螂目昆虫4科15属35种,其中包括2个贵州新记录属,4个贵州新记录种和1个新种。新记录属为毛螳属Spilomantis Giglio-Tos和小丝螳属Leptomantella Giglio-Tos;新纪录种为日本姬螳Acromantis japonica Westwood,西沙斧螳Hierodula xishaensis Wang,毛螳Spilomantis occipitalis(Westwood),越南小丝螳Leptomantella tonkinae Hebard;新种为雷公山古细足螳Palaeothespis leigongshanensis sp.nov.,研究标本和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2.对贵州省贵阳地区广斧螳Hierodula patellifera(Serville)进行实验室饲养研究,并结合野外采集调查对广斧螳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广斧螳低龄若虫可用蚜虫和果蝇饲养,高龄若虫和成虫可用中华稻蝗Oxyza chinensis饲养。广斧螳由孵化至发育为成虫平均历期87.6天。广斧螳雌虫羽化后15天左右至产下卵鞘1-2枚止,可释放性信息素,引诱雄螳前来交配,实验室饲养的雌螳在生殖季节能够吸引野外的雄螳。在人工饲养和野外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螳螂的野外人工助养模型,并对其在生物防治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3.对广斧螳秋末雌虫的营养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广斧螳秋末雌虫新鲜样品含水量为67%;干物质主要成分粗蛋白占66.42%,粗脂肪占14.25%,总糖占1.01%,灰分占3.60%;氨基酸含量丰富,达干物重的66.30%,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2.98%;脂肪酸总含量较低,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了总脂肪酸的63.13%,且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因此,广斧螳秋末抱卵成虫是一种兼具药效和食用功能的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