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除铜研究背景有以下两个方面:本课题组在氯化亚铜沉淀法除碘试验研究中,工艺出水铜浓度在20 mg/L左右,未达到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的铜浓度1.0 mg/L,需要进一步处理;金属制造和冶炼工业活动中,存在含铜废水的处理排放需求。本文基于诱导结晶法原理,利用碱式碳酸铜作为晶种,晶种投量为1 g/L,碳酸钠作为沉淀剂。在烧杯实验中,通过九个不同沉淀剂投量的试验对碳酸钠的投量进行最优的筛选,初始铜离子浓度在25 mg/L左右,试验表明,当CO32-与Cu2+摩尔比为3.14时,铜去除率达到99.5%并且沉淀物密实。另外,反应时间应大于5 min,沉淀时间应大于8 min,最佳的搅拌强度应保持G值在88 s-1。基于烧杯实验结果,利用机械搅拌沉淀-砂滤工艺处理除碘工艺含铜出水,碳酸钠投量为104 mg/L,保持CO32-和Cu2+浓度的摩尔比在3.14,试验证明该工艺出水浊度和铜浓度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由于原水水质不稳定,体系中碳酸钠过量,导致氢氧化铜絮体的大量生成,砂滤柱的污染严重,反洗频率在4次/d。利用机械搅拌沉淀-膜分离工艺分别对低浓度和高浓度含铜原水作了五组试验,当原水含铜浓度在20 mg/L左右,保持CO32-与Cu2+摩尔比为3.14,在两组试验中,均得到96%以上的平均去除率,膜比通量下降至原始比通量的57%,两组试验处理了1900 L含铜原水,分别产生了570 m L和248 mL沉淀物,利于沉淀物的最终处置。在对高浓度含铜水进行处理的三组试验中,原水中铜浓度在50 mg/L左右,碳酸钠投量分别为140 mg/L、160 mg/L以及180 mg/L,三组试验各处理了914 L含铜废水。试验表明,140 mg/L碳酸钠投量不足以使出水铜浓度低于1 mg/L。由于氢氧化铜絮体的生成,三组试验沉淀物浓缩比都低于20 mg/L左右的铜初始浓度试验。试验表明,碳酸钠投量保持理论残余碳酸根浓度在55mg/L左右可以保证初始铜浓度约为20 mg/L及50 mg/L的含铜废水平均出水铜浓度降至1.0 mg/L;而把SI值控制在3.17以下可有效地控制晶体的生长,达到增大污泥浓缩倍数的目的,控制一个较低的SI值可以通过缓慢投加碳酸钠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