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依据中医经络学说、五行学说及穴位在足部的分布,通过膝足同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探究该疗法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有效性,在相应的足病理反射区内,寻找可能存在的有效靶向穴位,从而为膝骨关节炎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1、用探穴器在7个足反射区(甲状旁腺区、子宫前列腺区、膝关节反射区、肘关节反射区、肾反射区、平衡器官反射区、肝经腺反射区)内探测痛点,记录患者痛点调查表,试图寻找新的膝骨关节炎靶向穴位;2、药浴“喜足”(药浴处方:牛膝、红花、川芎、艾叶等)浸泡双足20分钟;3、依顺序按摩足部膝关节反射区、肝经腺反射区、肾反射区共8-10分钟;4、利用提髌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一天一次。5周为一疗程。对照组:1、同样方法用探穴器在7个足反射区内探测痛点,记录患者痛点调查表;2、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每周一次,5次一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并记录。结果: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2、主要症状比较:两组患者在改善膝关节疼痛,压痛及晨僵等方面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消除肿胀,改善活动度等方面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3、此外,患者关节间隙狭窄在影像学检查上有所改善。结论:膝足同治法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首次提出足部肝经腺反射区为膝骨关节炎的对应靶向穴位,从而为早期膝骨关节炎的诊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