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场下金属原子掺杂硅烯体系磁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976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烯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验上都已证实了稳定孤立单层硅烯的存在。鉴于硅烯纳米材料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所以已有许多研究工作关于探究硅烯材料的各种性质,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一种性质为磁性。在本文的工作中,我们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金属原子替位掺杂硅烯体系的结构,电子性质和磁性质,以及在外电场或拉力作用下金属原子掺杂硅烯体系特殊的磁性变化。我们系统的研究了过渡金属原子(Sc-Zn)嵌入硅烯单空位体系的结构,电子性质和磁性质。研究发现,除Zn原子外其它9种金属原子(Sc-Cu)掺杂硅烯体系都会呈现两种稳定的结构,不同金属原子掺杂硅烯的结构会有不同的对称性,即使同种金属原子掺杂硅烯所产生的两种结构也可能具有不同的对称性。且计算发现有些金属原子掺杂硅烯体系所具有的磁矩大小会不同于其掺杂石墨烯的磁矩。我们对过渡金属原子替位掺杂硅烯体系施加外电场研究其电子性质和磁性质的变化。对于高浓度Fe原子掺杂硅烯体系,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呈现独特的开关效应。对于低浓度的Fe或Cr原子掺杂硅烯体系,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同一种金属原子掺杂硅烯的两种构型呈现完全不同的磁性变化,特别是Fe原子掺杂硅烯体系其中一种结构的磁性随外电场的变化可以类似的看作“磁电二极管”。无论是高浓度还是低浓度Fe和Cr原子掺杂硅烯体系,随着外电场的变化都会有一段近线性变化区域。外界拉力也可以影响硅基纳米材料磁性质。对Cr和Fe原子替位掺杂硅烯体系施加各向同性双轴拉力和单轴拉力,可以观察到掺杂体系显著的磁矩变化。当各向同性双轴拉力达到某一个小的临界值时,Cr和Fe原子掺杂硅烯体系会有一个快速地由低自旋态到高自旋态(4μB)的转变。在一定的单轴拉力作用下,Fe原子掺杂硅烯体系也会由一个几乎无磁态快速转变到一个较高的磁性状态(2μB),而Cr原子掺杂体系在外界单轴拉力作用下会逐渐增大到4μB左右的高自旋态。研究发现Fe和Cr原子掺杂硅烯体系磁矩的变化与外界拉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其他文献
分子克隆技术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尽管该技术的发展已十分成熟,并且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但对于大于50 kb的基因组大片段DNA的克隆仍然存在扩
针对三轴磁通门磁强计难以实现高分辨率、高精度磁场矢量测量的问题,提出基于光泵磁探头的磁场矢量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高精度光泵磁强计作为敏感器件,附加一个正交三轴线圈
光子晶体具有光子带隙特征,可实现对光子行为的精细调控,在光电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2+1)维光子晶体作为一种新型光子晶体,相较于传统的一维、二维和三维光子晶体,在结
核糖体是所有生物中合成蛋白质的机器,负责将mRNA上的遗传信息翻译成肽链。蛋白质翻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同时保证高速率和高保真,有许多的翻译因子参与其中。EF-G是
作者自1992年6月~1994年5月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的胆管损伤及高位胆管狭窄12例,均经手术治愈。根据其损伤原因及特征分为以下六种类型:(1)LC术中因电凝切割钩引起肝总管或胆总管穿孔(3例);(2)LC术中胆
根据原子频标短期频率稳定度的理论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提高稳定度:一是延长Ramsey自由演化时间TR;二是发展连续测量系统,消除Dick效应的影响,研制1/τ原子频标。本论文以这
低维关联量子物态是当前凝聚态物理的研究热点,其非平庸拓扑信息很大程度上隐藏在基态波函数的量子纠缠特性中。通过将体系一个子部分的约化密度矩阵取对数得到的纠缠哈密顿
神经元可塑性主要通过神经元活性对基因表达调节实现。受神经元活性调节的基因包括立即早期基因,如Egr1,Fos和Npas4,常编码转录因子,调节下游基因的转录;也包括一些突触相关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多分化潜能、强大的旁分泌作用和低免疫原性等优点。动物试验研究显示,MSCs对多种组织损伤具有修复作用,表现出治疗多种重大
ABX3(X=O,F)化合物元素多变,结构多样,物理和化学性质极其丰富。在本文中,我们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通过施加化学压和静水压的方法,研究六角体系、钙钛矿、后钙钛矿和后后钙钛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