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融合抗原基因CE、NS3CE转基因番茄的培育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mldb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传染源之一。与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的结果不同,HCV具有较高的慢性化感染比例,有时高达80%以上,因而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对于丙型肝炎迄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研制安全、经济、有效和易于推广使用的抗病毒疫苗是预防和控制HCV的有效手段。 本实验设计把丙型肝炎病毒中的C、E融合基因,NS3、C、E融合基因转化到人类可以直接食用,又非常喜爱的蔬菜--番茄中,得到表达。人们在食用转基因番茄的同时,便可获得口服免疫,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 根据相关资料,选取丙型肝炎病毒基因中能够产生中和性抗体、具有很好免疫原性的NS3、CE基因,作为目的基因。设计两对引物,PCR扩增出这两段基因,在设计NS3 3’引物时设计上一段编码连接肽Ser-Pro-Gly-Ser的基因,使两段基因以连接肽相连,构成融合基因NS3CE。连接肽中Gly的柔软效应,Pro的转角效应更利于重组蛋白的抗原稳定性,并可提高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将CE、NS3CE基因分别连接到载体pBI121上,构建表达载体pBICE、pBINS3CE。 通过农杆菌EHA105介导,转化番茄的子叶和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和幼苗形成,进而再生出完整植株。提取再生植株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以及基因组酶切Southern blotting等分子检测结果证明CE、NS3CE基因分别整合到转基因番茄的基因组DNA中。RT-PCR实验结果证明HCV CE、NS3CE基因也分别在转基因番茄的转录水平表达。 直接食用转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番茄进行口服免疫是一种新思路,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实验设计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生产丙型肝炎口服疫苗的可行的路子,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丙型肝炎,增进健康做一些基础性的有价值的工作。
其他文献
在电源出厂前的老化实验中,传统方法是以电阻作为电源的负载进行测试,电阻体积大、不能连续可调,且能量完全转化为热而耗散,浪费能源。能馈电子负载可以将被测电源输出能量回馈回电网,能量可以循环利用,节约测试成本。由于其在各个方面均优于电阻负载,能馈电子负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变换器作为直流能馈电子负载的第一级,要求输入电压1V、满载输入电流200A、输出电压48V、输入电流纹波小于满载电流的3%。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