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素是某些哺乳动物体内制造的一种糖类聚合物。在人体内由肥大细胞分泌而自然存在于血液中。因其在体内外均有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的作用,早在1935年临床上就用它来预防和治疗各种血栓类疾病。由于其吸收性好、抗血栓作用强、体内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目前仍是心血管和血栓病人的首选抗凝血药。除此之外,肝素或其衍生物还具有调血脂、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抗炎、抗过敏及免疫调节等作用,是临床上重要的生化药物之一。辅酶A是含泛酸的复合核苷酸,在细胞内由泛酸,半胱氨酸和ATP合成。对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并与三羧酸循环、肝糖原的贮存、乙酰胆碱的合成、胆固醇量及血浆脂肪含量的调节等均有密切关系。作为各种疾病的重要辅助用药,辅酶A可有效的改善抑郁、焦虑、易怒、食欲减退、疲劳、经常性呼吸道感染、麻木、肌肉无力、痉挛、感觉异常(如刺痛感、麻刺感、双脚烧灼感)、肾上腺衰竭等症状。因此建立一种准确、灵敏的测定CoA的方法无论在临床上,还是在药学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辣根过氧化物酶是一种植物过氧化物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底物,根据底物结构的变化从而测定过氧化氢或辣根过氧化物酶。许多生物样品在相应酶的催化下分解也会产生过氧化氢,如血清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可以产生过氧化氢。将葡萄糖氧化酶与辣根过氧化物酶联用,可以检测临床上的重要指标血清中葡萄糖的含量。本文主要以以上三个方向为目标,以分子光谱(荧光、紫外)作为研究手段,运用荧光光度法建立了分析肝素及辅酶A的灵敏、简便的测定方法。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下,过氧化氢氧化偶氮类物质的作用机理,并与葡萄糖氧化酶联用,测定了血清中的葡萄糖含量,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研究了肝素对四环素类药物—铕配合物的荧光增强作用并分析测定了针剂中的肝素。四环素药物具有β—二酮结构,是铕的理想配体,所生成的二元配合物发射出铕离子位于612nm的特征荧光。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肝素能使四环素类药物—铕位于612nm处的特征荧光显著增强且增强的荧光强度与肝素的含量成正比。研究了测定肝素的最佳的实验条件并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利用荧光光谱及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研究了Eu3+、肝素及强力霉素或土霉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并利用Rosethanl建立的一种用绘图法计算生物大分子与配合物之间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的方法计算了肝素与强力霉素—Eu3+或土霉素—Eu3+配合物之间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第二章,研究了高碘酸存在下药物—稀土离子配合物与辅酶A的相互作用并应用于辅酶A针剂的测定及生物样品中辅酶A及其衍生物总量的测定。在高碘酸存在下药物与稀土离子存在能量转移,而加入辅酶A可以使体系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辅酶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加入量与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强度成正比,根据这一性质,建立了一种以环丙沙星—铽配合物或强力霉素—铕配合物作为荧光探针测定辅酶A的方法,并成功用于辅酶A针剂及猪肝中辅酶A及其衍生物总量的测定。第三章,研究了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与偶氮类物质的相互作用并与葡萄糖氧化酶联用,用于血清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下,偶氮胂Ⅲ或锌试剂被过氧化氢氧化后于偶氮基处断裂而分解退色,酶的用量合适并一定时,过氧化氢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的减小与过氧化氢浓度呈线性关系。通过测定吸光度的减小可以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该方法与葡萄糖氧化酶联用,已成功的用于血清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