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Primary Glomerulonephritis,CPGN)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种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程较长,病情缠绵难愈,具有进行性发展倾向。中医治疗对其临床缓解非常重要,而证候规律研究则是中医治疗的重中之重。本论文通过对122例CPGN患者的观察,初步研究中医证候变化规律,完善中医学对慢性肾炎的辨证论治。研究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的收集、分析,对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具体证候分型与现代医学微观病理分型及与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性别、年龄、病程、具体用药情况等相关因素对证型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逐步建立中医宏观辨证与现代医学微观标准相结合的思想,用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及相关资料的阅读,阐述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理论基础、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理论研究进展;通过临床研究,对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发现其中的辨证规律、证型分布情况及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1、122例CPGN患者中医本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见,其次为气阴两虚及肺肾气虚证;中医标证以湿热证最多见,其次为湿浊证。其中,肺肾气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证多与湿热证兼夹,肝肾阴虚证全部与湿热证兼见,而气阳两虚、脾肾阳虚证常与湿浊证兼夹,瘀血证多与气阴两虚证兼夹。2、稳定期、发作期及迁延期患者在中医本证的分布上具有差异性,稳定期以气阴两虚及脾肾气虚证多见,发作期以脾肾气虚证最多见,其次为气阴两虚及肺肾气虚证,迁延期除脾肾气虚证多见外气阳两虚证也常见;在标证的分布上未见明显差异。3、CKD分期不同与中医本证的分布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CKD1期患者以脾肾气虚、肺肾气虚证多见,CKD2期患者以脾肾气虚、气阳两虚证多见,CKD3期患者则以气阴两虚证多见;在标证的分布上亦存在明显差异性,CKD1期患者以湿热、水湿证多见,CKD2期患者以湿热证多见,CKD3期患者以无明显兼证及湿浊证多见。4、病情轻重不同的CPGN患者在中医本证的分布上未见差异性;在标证的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轻度分级患者以湿热证多见,其次为无明显兼证者及瘀血证,中度分级患者以水湿证较为多见,重度分级患者以湿浊证最多见。5、122例CPGN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疲倦乏力、腰脊酸痛、浮肿、口干、食少纳呆、自汗、夜尿频多、少气懒言、便溏等。就各症状的轻重程度而言,以轻度和中度出现频率较高,重度极少出现。仅浮肿、腰脊酸痛、口干欲饮、夜尿频多、疲倦乏力临证可见重度表现。6、CPGN伴高血压患者本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见,其次为气阳两虚和肺肾气虚证,以阴虚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较少见;标证以湿浊证最多见,其次为湿热与瘀血证。7、CPGN伴2型糖尿病患者本证以气阴两虚证最多见,其次为肝肾阴虚和脾肾气虚证;标证以湿热与瘀血证最常见。8、CPGN伴肾功能不全患者本证以脾肾气虚和气阳两虚证最多见,阴虚证较少见;标证以湿浊证最多见。其中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在证型的分布上未见明显差异。9、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伴肾综水平蛋白尿患者本证以脾肾气虚和肺肾气虚证最多见;标证以湿热、水湿证多见,其次为湿浊、瘀血证。10、75例CPGN患者行肾穿刺检查,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型肾炎最多见,其次为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微小病变、膜增及膜性肾病相对少见。各病理类型在中医本证的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性,其中IgAN患者以脾肾气虚、肺肾气虚证较常见,non-IgAN患者以气阳两虚及脾肾气虚证多见,MN患者以脾肾气虚证多见,MPGN患者以气阴两虚证多见,而FSGS患者则以肺肾气虚及气阴两虚证常见;各病理类型在中医标证的分布上未见明显差异。11、单纯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病患者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病合并系膜增生型患者二者在中医本证各证型间的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性,单纯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病患者以气阳两虚证最多见,而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病合并系膜增生型患者以肺肾气虚及气阴两虚证多见;在中医标证各证型间的分布上基本无差异。12、性别不同对CPGN患者中医本证各证型间的分布基本无影响;对标证各证型间的分布存在显著影响,湿浊、瘀血及水湿证男性患者多见,而湿热证女性患者多见。13、不同年龄段对CPGN患者中医本证各证型间的分布基本无影响;对标证分布产生影响,青年人以湿热证最多见,其次为水湿证,中年人以湿热证最多见,其次为湿浊与瘀血证,水湿证较少见,年轻老年人以湿浊证最常见,其次为湿热、瘀血证,水湿证罕见。14、病程长短对中医本证各证型间的分布有显著影响,病程<1年者以肺肾气虚证最多见,1~5年者以脾肾气虚证最多见,5~10年者以脾肾气虚及气阴两虚证常见,病程>10年者以气阴两虚证多见;病程长短并不对CPGN患者的标证分布产生影响。15、具体治疗用药的不同可对CPGN患者本证的证型分布产生影响,其中单纯服用中药的患者以脾肾气虚证最常见,其次为气阳两虚证,中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以气阳两虚、脾肾气虚证常见,中药联合激素治疗者以气阴两虚证最多见,其次为脾肾气虚证,中药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者以脾肾气虚证最多见,其次为肺肾气虚及气阴两虚证;用药的不同对标证的证型分布有显著影响,其中单纯服用中药的患者以湿热及湿浊证为主,中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以湿浊证常见,其次为湿热证,中药联合激素治疗者以瘀血证多见,中药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者以湿热及水湿证多见。16、水湿证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非水湿证组,湿浊证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湿浊证组;水湿证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水湿证组;湿热证患者的血清尿素氮水平低于非湿热证组,湿浊证患者的血清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非湿浊证组;脾肾气虚证患者的血肌酐水平高于非脾肾气虚证组,湿热证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低于非湿热证组,湿浊证患者的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非湿浊证组;水湿证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高于非水湿证组,血瘀证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高于非血瘀证组。17、不同证型的患者其尿隐血严重程度无明显规律性;本证不同的患者其蛋白尿严重程度亦无明显规律性,标证中水湿证以3+蛋白尿多见,湿热证以-及3+蛋白尿多见,瘀血证以2+及3+蛋白尿常见,湿浊证则以3+、2+、+较多见。研究结论:1、慢性肾小球肾炎以肾虚为主,兼有脾、肺两脏的不足,本病本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常见,其次为气阴两虚证,可能与多数患者长期口服激素类阳刚之品耗气伤阴密切相关;标证以湿热、湿浊证最多见,而湿、热、浊毒则是慢性肾小球疾病最主要的实邪,是肾脏病理损害持续进展的主要原因。2、慢性肾炎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及伴肾综水平蛋白尿患者在中医证型的分布上有一定差异。3、各病理类型结果与中医本证的分布有一定相关性,与标证的分布未见明显相关性。单纯局灶节段硬化性型肾病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病合并系膜增生型患者在中医本证的分布上有一定差异;在标证的分布上未见明显差异。4、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均对中医标证的分布产生影响,对中医本证的分布未见明显影响;病程长短不同对中医本证的分布产生影响而对标证未有影响;具体治疗用药不同对中医本证及标证的分布均产生影响。5、主要实验室结果(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血清总胆固醇)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6、不同证型的患者其尿隐血严重程度无明显规律性;不同证型的患者其蛋白尿严重程度与标证各证型间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