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探索剧场理论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_h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里斯多德戏剧传统理论的核心基础是剧本中心和摹仿论,反亚里斯多德戏剧传统理论的基本特征就是反剧本中心和反摹仿论。从剧本中心到表演中心是20世纪西方探索剧场最重要的变革。论文通过对20世纪西方探索剧场理论系统的研究和梳理,找出四条主要的发展线索和四次观念转型:即一、从幻觉剧场到反幻觉剧场;二、从剧本中心到表演中心;三、从艺术表演到文化仪式;四、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戏剧。 一、从幻觉剧场到反幻觉剧场。西方亚里斯多德戏剧传统是一种以摹仿论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幻觉剧场,20世纪现代主义戏剧开始反幻觉剧场运动,从阿庇亚、戈登·克雷、梅耶荷德到科伯,反幻觉剧场在舞台技术和表演美学层面上进行;从皮斯卡托到布莱希特再到博奥,则是审美意识形态上反幻觉剧场的线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幻觉剧场的终结者,布莱希特则是反幻觉剧场的最终完成者。 二、从剧本中心到表演中心。西方戏剧传统从古希腊到易卜生,一直是逻各斯中心,即言语中心主义。语词传统可能是文学的,而并非纯戏剧的。现代主义思考戏剧最本质的东西,发现是表演。“表演中心论”经20世纪初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科伯等人的努力,直到下半世纪的格洛托夫斯基、巴尔巴,才被真正确立起来。从亚里斯多德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再到布莱希特,戏剧表演从“认同作用”到“间离效果”,传统摹仿说的表演理论终结,现代创造性的表演理论确立。格洛托夫斯基、布鲁克、巴尔巴使戏剧表演走向了跨文化主义,戏剧人类学诞生。论文论述了整个现代表演学的发展脉络。 三、从艺术表演到文化仪式。20世纪西方戏剧实现了尼采的预言:“狄奥尼索斯精神在当代的复活”。从世纪初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建立,表演作为摹仿性的亚里斯多德戏剧传统达到成熟与终结,到30-40年代阿尔托彻底反叛西方现代戏剧传统,提出戏剧回归仪式,仪式概念对西方戏剧观具有革命性意义。从表演到仪式,也正是从一种故事中心主义戏剧观到表演主义中心的戏剧观,戏剧不仅是建立在认识与审美基础上的娱乐与艺术,而且是建立在某种信仰基础上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社会事件。像仪式那样,戏剧演示与维持一个社会的文化习俗与传统,确定、继承、传播、巩固特定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戏剧成为现代社会“一种失去了信仰的仪式”。 四、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戏剧。全球化时代对所有艺术形式都提出了跨文化的问题。现代戏剧已经超越了剧本中心的逻各斯主义,那就已经具备了跨文化的可能。表演中心的戏剧语言是身体,而身体语言是跨文化的。跨文化戏剧是戏剧回应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全球化时代戏剧家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探索跨文化的“戏剧语言”。戏剧人类学追寻人类的戏剧,一种全人类可以共享和交流的公共空间,实现巴别塔理想。 整个20世纪西方探索剧场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在现代、后现代语境下重新思考何谓“戏剧”的问题,而何谓“戏剧”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何谓“人”的问题。西方20世纪完成了“现代戏剧”的建构,也就完成了“现代人”的建构。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