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yogo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始于军事领域,最初是设计用来放大士兵的力量,增强其持久力,它体现了人类长久的一种愿望,即通过机器去放大人体肢体的力量,并保持人体操作的灵活性。近年来它开始延伸到民用领域,最显著的应用是辅助下肢衰弱者或者下肢瘫痪者摆脱轮椅并站立行走。人体所有的运动都是由人体神经系统控制,而力量则与人体肌肉有关。当人逐渐衰老或发生意外事故使其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运动时,下肢外骨骼则会在人体运动时给予一定的助力,使人体自身消耗减少。人体行走时人体运动中最复杂而且最常用的运动之一,如果只能依靠轮椅进行移动的人可以依靠外骨骼装置站立起来并行走,那将对他们的人生态度会有极大的积极影响。下肢外骨骼系统是穿在人体下肢上的一套人机一体化的装置,其融合了控制技术、人机工程学、机器人学、仿生学、信号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它强调人机结合,并实现人体的控制和机器的力量的优势互补。可穿戴式下肢外骨骼系统的成功研制将会在单兵作战设备,康复治疗设备,改善繁重危险劳动设备,新型环保代步行走方面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分析了人体下肢结构和自由度、人体行走机理和运动学,并设计了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虚拟样机。根据下肢外骨骼特有的控制要求,设计了有创新性的差动轮系驱动器,并设计的带有触发装置的拐杖。然后设计下肢外骨骼的控制系统,因为本文所设计的外骨骼的目标人群为下肢衰弱者或下肢瘫痪者,主要功能为让使用者能够站立行走,因此必须采用被动式控制系统,即下肢外骨骼的行走控制由人体上肢和拐杖来控制,人体下肢处于被动位置,完全由外骨骼来带动行走。根据此要求完成对下肢外骨骼控制系统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的设计。最后用对单侧下肢外骨骼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得出了其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通过运动学方程我们可以通过下肢外骨骼的各关节角计算出外骨骼末端相对于髋关节坐标系的位姿。通过动力学方程我们可以看出下肢外骨骼的有效惯量和耦合惯量及重力对关节驱动器转矩的影响,对于外骨骼的运动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下肢外骨骼需要代替人体下肢行走,故其需要跟踪人体正常行走的角位移曲线。通过分析人体在行走时关节角速度和功率曲线的特点,可以发现外骨骼关节驱动器需要大范围变速变功率。单一电机只能选择大功率电机,单电机容易导致惯性大,动态性能变差的特点。本文并利用差动行星齿轮机构两个输入对输出影响不同的特点,结合传统PID控制算法,创造性地设计了bangbang-PD轨迹跟踪控制算法,并通过ADAMS和SIMULINK联合仿真证实了该控制方法相对于传统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步态轨迹跟踪性能。
其他文献
β-羟丁酸(β-HB)是一个内源性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剂,它可以通过调节Foxo3a和Mt2,起到抗氧化作用;此外,体外实验也验证了β-HB能够保护双氧水造成的氧化性损伤,说明β-HB具
目的:近些年来关于DN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研究日益成熟,足细胞是维持肾小球滤过膜结构和功能正常的主要细胞。Desmin蛋白可在足细胞发生损伤时进行骨架重组,从而特异性的表达足细
目的探讨对比针刀松解加独活寄生汤与单纯针刀松解治疗腰椎小关节增生性炎症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相应指标,判定针刀松解术的治疗效果,总结针刀松解术配合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经验。
【正】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资产阶级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个卓有成就的资产阶级学者.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大致可以划分为
新形势下,随着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供电企业面临的竞争和冲击将不断加剧。供电企业要破解发展难题,必须要大力培养'工匠精神',在推动转型升级、创新经营
利用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的HotDisk热常数分析仪,测量了270.55-303.15K温度范围内,TBAB初始质量分数为10%-40%的TBAB溶液、水合物及其浆体的导热系数。结果表明,不同于其他水合物所具
目的:通过建立SD (Sprague-Dawley)大鼠哮喘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的方法,检测哮喘大鼠肺组织中趋化素样因子1(CKLF1)的表达水平,探讨CKLF1在哮喘发病中的表达变化以及
目的: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自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对符合标准的271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中医证型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出岭南地区老年性白内障临床常见的
<正> 我们从多种疾病研究中发现血浆中环磷腺苷(cAMP)与环磷鸟苷(cGMP)这一对矛盾物的含量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关,根据辨证服用相应中药后,多数病人在获得临床疗效同
熊宗立是明朝初期福建颇具影响力的医家兼书贾,一生以编撰刊刻医书为己任。本文旨在通过对熊宗立及其代表作《名方类证医书大全》的研究,明晰近现代有关熊宗立的研究中错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