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2013-2017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居民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死因顺位、死因构成及各类构成的死亡率及变化趋势,并分析去除主要死因后期望寿命的增加情况,从而掌握滨海新区居民的死亡谱和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疾病,为疾病防控政策的制定和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根本死因进行分类和编码,利用《天津全死因监测管理系统V2.0》计算粗死亡率和期望寿命;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死亡率;利用中国CDC开发的预期寿命计算管理系统计算去死因期望寿命;用SAS统计软件包进行Pearsonχ~2检验,比较男女之间死亡率的差异,同时进行χ~2趋势检验(统计量为Z值),分析死亡率的时间和年龄趋势。结果:(1)全死因死亡情况:2013-2017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居民总人口数为5809800人,死亡总数为35206人,其中男性20125人,占57.16%;女性15081人,占42.84%。2013-2017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户籍居民平均死亡率为605.58/10万,男性(674.51/10万)高于女性(533.62/10万)(P<0.05),无论男性还是女性,2013-2017年粗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P均<0.05);2013-2017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户籍居民平均标化死亡率为430.09/10万,男性(453.43/10万)高于女性(405.95/10万)(P<0.05),无论男性还是女性,2013-2017年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均<0.05)。不同年龄组居民的粗死亡率半对数线图呈现明显的“√”分布,两头较高中间较低,0岁组死亡率处于0~5岁年龄组中最高水平,死亡率在5~15岁之间较低,25岁以后逐渐上升。2013-2017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累计前5位死因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88.91%。2013-2017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居民期望寿命分别为81.23岁、80.84岁、81.21岁、81.96岁、81.94岁,平均期望寿命为81.47岁;去死因期望寿命增加的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2)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病死亡情况:五年间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病平均死亡率为17.44/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Z=2.632,P<0.05);平均标化死亡率为13.40/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P<0.001);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变化呈现“U”形分布。2013-2017年,去除第一大类疾病,即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病死因后,期望寿命平均分别增加0.52岁。(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情况:五年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平均死亡率为553.91/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Z=2.562,P<0.05);平均标化死亡率为387.59/10万,呈下降趋势(Z=-5.000,P<0.05);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P<0.00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者中,45岁以上的占到96.84%。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主要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是滨海新区居民4大慢病死因,占所有慢性病死亡总数的94.00%。去除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主要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后期望寿命增加依次为13.04岁、3.56岁、0.51岁、0.31岁。(4)伤害死亡情况:五年间伤害平均死亡率为28.23/10万,平均标化死亡率为24.14/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P<0.001)。伤害死因构成中,意外伤害占84.94%,故意伤害占14.39%,剩余为意图不确定性伤害。2013-2017年,去除伤害这一死因后,期望寿命平均增加0.70岁。结论:1.2013-2017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居民的平均死亡率低于2015年天津市居民的死亡水平(死亡率为713.88/10万)。五年来,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人群的主要死因有所不同,因此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分门别类有针对性的开展,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成效。3.传染病和伤害所造成的死亡数占总死亡不足10%,但是鉴于传染病的社会危害性,也需要给予持续的关注。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滨海新区居民最主要的死因,也是影响居民疾病寿命的主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