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的田野考察,试图研究家庭农场中农民合作的行动逻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推进,城市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生产、劳动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也带来了一系列农村社会问题,如乡愁意识淡漠,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力持续流出,造成了农村社会活力下降与农地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农村社会的生产能力下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家庭农场的诞生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思路,家庭农场的发展革新了农业的经营模式,转变了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方法。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家庭农场的经营及其在运营过程中农民合作行动逻辑的内在关系与外在表现:家庭农场是在何时以及何种情况下产生并如何建构和运作;农民在此过程中与哪些个人或组织进行了怎样的合作;在国家控制之下,农民的合作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自主性与非自主性等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第一章提出了问题意识和研究框架,第二章介绍了A村概况及其家庭农场,讨论了家庭农场的定位与运作的制度规范以及将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类型分为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类农场经营者。并且在第三章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的动力机制分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农民合作发生的内部机制及外部条件。第四章讨论了农民的行动逻辑的逻辑起点、行动成因以及其逻辑体现,主要通过理性选择体现出农民之间的竞合、农民自我能动性的凸显以及第五章从农民与自治组织的合作角度具体论述村委会的加入与深度参与及其树立典型人物的过程。第六章反思与探讨了农民合作的行动逻辑及家庭农场运营的未来发展趋势,家庭农场的运作模式与农民的行动逻辑也将以此进行进一步调整以达到互相适应。本文运用理性选择的框架论述了家庭农场从组建到发展的过程中,农民间的合作以及农民与村委会的合作所体现出农民的理性自主性,其行动逻辑受理性支配,不仅农地得到合理利用,农民实现利益增收,也更加激发了农民的自主性行动,探讨农民的行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