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有效解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级配碎石基层路面应运而生。广河高速惠州段采用倒装式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属广东省首例且规模最大,是探索广东省新型路面结构的一次有益尝试,但也缺乏一定的工程设计和建设经验。论文以《广河高速公路惠州段沥青路面长期观测研究》项目为依托工程,通过现场调研、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其路面的应用现状、结构特征、设计指标及使用性能评价、衰变、预测等进行研究;为后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有效解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级配碎石基层路面应运而生。广河高速惠州段采用倒装式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属广东省首例且规模最大,是探索广东省新型路面结构的一次有益尝试,但也缺乏一定的工程设计和建设经验。论文以《广河高速公路惠州段沥青路面长期观测研究》项目为依托工程,通过现场调研、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其路面的应用现状、结构特征、设计指标及使用性能评价、衰变、预测等进行研究;为后续的推广应用积累工程经验,提供参考意见。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应用现状表明目前路面技术状况优良,路面功能性指标评价优等,结构强度评价等级以良为主。3D探地雷达和芯样检测表明路面存在局部松散、脱空等病害,对路面结构强度的影响较大。车辙与纵向裂缝病害较为严重,除气候、雨水、材料老化及施工因素外,倒装式柔性基层路面本身的结构特性和交通荷载的影响程度更大。(2)倒装式柔性基层路面易形成车辙、Top-Down裂缝,对超限量的变化更为敏感,Top-Down裂缝形成的原因为剪应力;半刚性基层路面基层易开裂,导致面层裂缝问题突出;组合式基层路面受力特性介于二者之间,适用性更广。应变是沥青面层疲劳开裂的关键原因,更能反映路面损害的本质。柔性路面与半刚性路面的破坏机理和损坏过程存在明显差异。(3)路面设计指标建议为沥青层底拉应变、无机结合料层底拉应力、沥青层顶面压应力和土基顶面压应变。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时,提高上、中面层材料模量增加面层抗剪强度,适当增加下面层厚度提高面层的抗疲劳性能。并采用模量较低的基层材料,适当增加基层厚度有效平衡路面的剪切疲劳和弯拉疲劳效应。(4)路面前期性能衰减过快,使用效果相对较差;后续通过大量铣刨重铺和预防性养护来维持路面良好路用性能,养护费用较高。应用表明前期举措可有效提高路面功能性指标,但对于结构强度的作用较小,治标不治本。倒装式柔性基层路面在重载或特重交通下验收应采用合理的弯沉验收标准以符合实际状况。(5)结合实测数据采用反S型函数标准衰变方程对路面使用性能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各预测模型的相关性都较好。PCI、RQI在处治后5.5年达到中等水平;RDI、SRI在处治后4.5年达到中等水平。故建议在2024年对路面进行加铺罩面或路面补强处治。
其他文献
中国作为交通强国与人口大国,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就成为世界第一。而大型车辆更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道路交通事故,不但对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伤害,而且对社会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及时的对大型车辆事故成因分析与事故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载设备的诞生为调查事故成因以及事故再现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得道路交通事故得到进一步保证,也使事故再现更有效率。本文利用大型车辆安装的车辆行驶记录仪作为数据来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城市中心商务区和郊区居住区职住分离的现象愈加显著,道路交叉口在不同时段内的通行需求度呈现不均衡波动,引发转向不均衡拥堵问题。可变导向车道作为一种灵活的控制手段,通过动态调整交叉口进口道的车道功能来实现车流的均衡疏导,可以有效缓解转向式潮汐交通拥堵问题,从而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但目前可变导向车道的控制方式大都为固定周期式,并未充分开发车道功能的可变特性,缺乏根据实时交
当乘客出行的目的地并不在轨道交通站点的辐射范围内时,乘客就需要在轨道交通站点就近换乘公交车抵达目的地,那么这条公交线路就具备了接运轨道交通换乘乘客到达目的地的功能。通过对电动公接运交与轨道交通的乘客接运关系进行分析,为电动接运公交优化调度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优化后的电动接运公交调度策略对提高乘客运输效率、提升乘客满意度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电动接运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形式、特征等进行分析,对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随着轨道交通线网的形成发展,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不断加强,对轨道交通运营组织调度、车站管理与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是影响车站运营、预警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及时、准确和高精度地对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进行预测是提高轨道交通系统
互通立交通过协调车流以及空间转换来达到减少或消除冲突点的效果,是城市道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通立交的设置形式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率。虽然立交主要以保证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通行能力作为重点,但是由于立交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驾驶人在立交环境下行驶仍会面临较多的风险。立交设置间距、分/合流区、视距、匝道半径等因素,都会对驾驶人产生不同的驾驶负荷,使其无法保持正常的驾驶状态,驾驶
近年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地下快速路得到大力发展。城市地下快速路相较传统道路隧道,具有多点进出、线形复杂、车流量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烟气蔓延规律复杂,人员疏散困难,因此城市地下快速路面临着巨大的运营安全风险,逃生救援不及时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本论文以上海北横通道泸定路枢纽为依托工程,采用理论分析、缩尺模型验证、全尺寸数值仿真计算等方法,对城市地下快速路入口和出口的人员安全高度处的
边坡一旦发生破坏,其危害程度仅仅小于地震次生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合理布置边坡监测对于预防灾害发生起着至关重要,而边坡工程失稳灾变机理及破坏模式等的相关研究,是准确判断边坡危险区域及灾害的预测的基础。针对如何合理设计边坡监测网络,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验证等方法,首先对边坡进行分类,总结土质边坡、岩质边坡等典型边坡的失稳模式,对其牵引式滑坡力学机制和推移式滑坡力学机制进行分析。通过FLAC3
城市道路互通立交作为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枢纽,控制着城市道路的进出和行车方向的转变,对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城市道路相关规范仅对快速路的车道数平衡设计有所规定,而对快速路以下等级的城市道路如主干路,并未明确规范车道数平衡设计,同时城市道路互通立交在进出口区域常常由于受到可利用空间不足或工程成本的限制,存在进出口处车道数不平衡的情况。因此,有必要进行城市道路互通
本文针对钢管内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粘度大、泵送难、收缩大、易脱空等问题,依托于某特大跨劲性骨架拱桥项目,开展钢管拱内C80自密实混凝土(C80SCC)的配制及性能研究工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利用绝对体积法设计钢管拱内C80SCC初始配合比,通过对不同砂率、用水量、胶凝材料用量、集料种类等17组C80SCC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获得了优化配合比:水143kg/m~3、水泥41
随着道路服役期的推移,沥青路面的温缩开裂问题逐渐突显,由于不可抗力的环境影响,致使此类病害难以完全消除,只能采取一些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该现象的发生,其中原材料和级配的优化组合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改善措施,也是国际前沿研究的重点内容。因此本文对集料和沥青的特征参数以及级配的表征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将沥青混合料的温缩性能量化处理,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将其分别与集料、沥青和级配的表征指标建立联系,得到影响沥青